红火蚁是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已经蔓延到中国10多个省份
科技战“蚁”在行动
近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了“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启动仪式”。红火蚁及其防治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红火蚁是一种什么昆虫?从哪里?与熟悉的蚂蚁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危害性?红火蚁目前在中国的传播和危害如何?针对红火蚁有哪些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
生性凶猛,生态危害大
很多人无疑对红色的进口火蚁并不熟悉。的确,这种起源于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边境地区的昆虫,是正宗的外来入侵生物,之前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并不高。顾名思义,红火蚁是红蝎子色的,形状和普通蚂蚁差不多,长约3 mm到6 mm,看起来不好看,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国务院9个部门联合发布拦截防控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防控。我国对红火蚁的“处理”表明,这种昆虫不仅危害大,而且难以防控。的确,红火蚁的拉丁学名意为“无敌蚁”,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它的巨大危害性。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陆永岳教授认为,红火蚁的入侵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很难杀灭和预防。
具体来说,红火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破坏当地生态结构。红色进口火蚁适应性强。入侵一个地方后,往往会发展成优势种群,不仅杀死该地其他类型的蚂蚁,还会破坏蜘蛛等益虫,对原有生态结构造成极大破坏,生态失衡严重。第二,导致农作物减产。红火蚁直接以种子、果实、幼芽、嫩茎、根茎等为食。运输和吃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传播病虫害。这些直接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第三,威胁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红红火蚁受到干扰后,不会在分散的地方逃跑,还会有很强的群体攻击性。毒液会通过刺痛的方式注射到受害者的皮肤里,会使过敏的人脸红、荨麻疹,甚至引起呼吸困难。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第四,威胁公共安全。因为红火蚁经常入侵室外和家用电器,如电表、电话主柜、交通信号柜等。可能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进而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故。
鉴于红火蚁危害严重,媒体援引专家的象征性评价称,红火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百种入侵物种之一”。
立体传播,防控难度高
红火蚁不仅危害大,而且难以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物种特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决定的。
红火蚁的繁殖速度惊人,增加了捕杀的难度。在红火蚁的群体中,蚁后在产卵和繁殖后代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一些巢穴中,会有几只甚至几十只蜂王,每只蜂王每天能产1500到5000个卵。红火蚁的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从而形成规模极其庞大的蚁群。有些巢穴可能有多达10万甚至几十万只红火蚁。
在一定区域内,红火蚁可以在水、陆、空自然传播。红火蚁可以通过巢迁徙和巢分离的方式向邻近地区扩展。虽然每次穿越的距离并不大,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这种缓慢移动,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显示出“微击城”的长期效果。另外,红色的进口火蚁可以在空中短时间长距离传播,雌雄生殖蚁可以在几百米的高度交配,降落到几公里外开始筑巢,从而迅速拓展新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水流不仅可以杀死红火蚁,还可以帮助它实现跨距离迁徙。一些红火蚁在河岸或低洼地区筑巢。随着洪水的到来,蚁巢虽然会被淹没,但蚁群形成“蚁伐”,随波逐流。当它们遇到合适的筑巢地点时,它们会尝试在岸上筑巢,并在新的地方生活。
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通过物流、物、车等人为因素传播红火蚁的案例越来越多,防控难度越来越大。正是通过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园艺植物和农产品,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壤运动,使红色的进口火蚁逃过了海关检查,传播到各大洲和国家,然后可以在一个适合生存的地区以类似的方式在一个国家继续传播。
红火蚁防治的难点在于入侵初期的隐蔽性。红火蚁的成熟巢会形成明显凸起的沙堆,容易被识别,但新建时相对隐蔽,不易被察觉。到被发现时,其入侵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延误了治理时机,增加了防控难度。
侵入超16载,亟待遏制
2004年9月下旬,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一只严重的蚂蚁。作为专家之一,陆永岳通过形态鉴定和在武川的实地调查,将该蚂蚁鉴定为红火蚁,并首次确认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相关实验表明,吴川新发现的红火蚁与佛罗里达的红火蚁有100%的同源性。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红火蚁发生的地区,有些地方,如贫瘠的山坡、草原、长满杂草的山脊等。具有较高的发生密度,已广泛应用于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
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等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些研究调查结果为应对红火蚁的入侵预警、预防和迅速扑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005年1月,农业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了吴川等地发现红火蚁疫情并将红火蚁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同时,农业部下发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公布了红火蚁疫情的四个级别和相应级别的响应机制,并确定了适用于一级响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如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红火蚁疫情防控指挥部等。此外,《应急预案》还规定,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后,有关方面应立即着手做好疫情确认、疫情报告、疫情公布、封锁控制、防治扑灭、疫情调查和监测、进出境检疫等工作。当年4月和11月,农业部公布了湖南、广西和福建等地的红火蚁疫情。
虽然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传播载体数量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受商品调运数量增加、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部分省区传播速度加快、疫情发生程度加重。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的435个县(市、区),最北端到了长江流域,东面到了浙江、江西,往西到达贵州、重庆、四川等地。
9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通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通过并将于4月15日起实施的背景下,就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做出的最新部署,出台了依法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的实招,可以说力度空前。
联防联控,综合治理
红火蚁是通过进口货物侵入中国大陆的,入境口岸截获的300多批次17类物品证实,废旧物品(废纸、废旧电子产品等)、原木是携带红火蚁入侵中国的主要途径。红火蚁在国内的传播以草皮、花卉苗木等携带为主,调查的95种花卉苗木中有27种携带红火蚁;草皮种植场红火蚁发生率为48.8%;122个传入地区中,草皮/苗木携带入侵比率为85.2%。
《通知》抓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关键,要求强化部门协同。具体来说,农业农村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和国家邮政局建立部际红火蚁协作联防工作机制,组织协调阻截防控工作。其中,要求各直属海关负责组织入境口岸、进口货物物品及集装箱存放区域的监测,并通报口岸经营管理部门开展防控;各海关要加强来源于红火蚁发生国家和地区的进境货物(苗木、木材、饲草等)、物品、集装箱检验检疫,防范疫情传播入境。《通知》要求严格检疫监管及执法检查,重点加强从疫情发生县(市、区)调运的带土农作物苗木、带土绿化苗木、草坪草等检疫,发现疫情的要停止调出,确有需要的,经检疫处理合格方可调离;要求交通运输、铁路和邮政部门督促道路货运经营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快递企业等做好疫情发生县(区)承运或收寄相关货物、邮件、快件的植物检疫证书查验,做到无证不承运、不收寄。
应急灭杀是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方面。陆永跃介绍说,其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已经构建起适合中国南方的红火蚁监测、检疫与防控技术体系。在监测方面,筛选出具有良好效果的3种诱集饵料和放置方式,监测准确率高于98%。在灭杀方面,明确了18种杀虫剂对4龄幼虫触杀毒力,17种杀虫剂对工蚁触杀活性;研制出含有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10多种农药的低毒毒饵、防水型毒饵,并形成配套应用技术;创制出灭杀红火蚁的高效药剂并形成了配套使用技术,解决了雨季、低温季节难以防控的瓶颈问题。
春秋两季是红火蚁活跃期,也是开展集中防控行动效果最佳期。专家认为,只要按照《通知》要求,相关各方携手努力,加大防控力度,就一定能够遏制红火蚁传播势头,为粮食连年增产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屏障。
记者:张保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