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将近50%的癌症可以预防和控制。请接受这个抗癌建议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记者题:近五成癌症可防可控,这份防癌建议请收好)

新华社记者林鲍晓京

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总体标准化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一些癌症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

在第27届癌症防治宣传活动之际,新华社采访了国内癌症防治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了解到我国部分癌症疾病死亡率高、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患者未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导致“小病拖后腿,大病拖后腿”。

专家提醒,癌症的风险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吸烟和二手烟、饮酒、不注意个人防护导致的病毒感染、缺乏锻炼习惯等。

病从口入,健康饮食很关键

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何杰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公布了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统计数据: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92.9万例,死亡总人数233.8万人。胃癌、食道癌、肝癌等癌症发病率下降,而生活方式西化导致的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负担持续增加。

专家指出,中国的头号癌症是男性肺癌和女性乳腺癌,肺癌仍然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传统癌症死亡率有所下降。其他癌症的死亡率仍在上升,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大约30%的癌症与饮食有关。——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最近发布的《家庭防癌指南》指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约45%的癌症。所以可以说,防癌的“钥匙”有时候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何洁强调,中国饮食多样,地域差异很大,但普遍存在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的风险。目前公认的健康地中海饮食主要由蔬菜、水果、鱼类、全谷类、豆类、橄榄油组成,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增强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近五成癌症可防可控,这份防癌建议请收好

4月15日,2021全国防癌宣传周启动。(图片由国家癌症中心提供)

防癌,就要远离“不良诱惑”和危险因素

据采访的专家介绍,癌症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但也有一些可控因素被认为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风险。研究发现,吸烟与肺癌、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HPV感染与宫颈癌等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远离香烟等“不良诱惑”等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筛查,从而大大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超过80%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中国约四分之一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烟草控制是最经济有效的抗癌措施。据专家介绍,除了吸烟、二手烟之外,装修材料的苯、甲醛、氡等污染,以及厨房油烟,都是可以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在家做饭时,整个过程都要打开油烟机,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炒菜、油炸等烹饪方式。

“中国仍然是乙肝大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在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都感染了乙肝或丙肝病毒。”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蔡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也是少数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之一。“HPV疫苗在开始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好,青少年应该是重点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毕慧说,二价和四价HPV疫苗被批准用于9至45岁的女性,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至26岁的女性。但是,目前门诊看到父母带女儿接种疫苗的并不多。此外,即使接种疫苗,适当年龄的人也应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

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癌手段

“癌症的发现早晚大不相同,甚至可能是生死之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毕晓峰表示,与10年前相比,我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从2003年至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年至2015年的40.5%。这符合近年来加强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治疗技术和应对新药的需要

用等都密不可分。

毕晓峰说,特别是随着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公众健康观念和防癌意识不断加强,体检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基础。

据悉,2012年,财政部和当时的卫生部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作为新增的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已完成健康宣教和问卷调查482万余例,评估出五大类癌症高危人群211万例,筛查121万例,阳性病变共约11万例,通过检出阳性、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提升了患者生存率。

据统计,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截至2020年4月已覆盖全国263个县市,共筛查280多万农村高危人群,发现患者55000多人,早诊率达到79.6%。专家说,近年来,实施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地区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未来10年内,该项目将覆盖所有农村地区,通过5G、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广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改变目前以中晚期肿瘤为主的局面。

“很多公众从一开始的不重视、不理解,到从中受益、非常感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中心卫生院北分路卫生室负责人陶先兵介绍,小庙社区从2017年开始参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至今累计完成问卷近3800份,共筛查出几十名癌症患者,还有多名阳性病变者,除个别晚期患者外,其余均得到及时治疗。(参与采写:侠克、陈席元)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