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日电(记者题:茶叶“炒上天”:一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
新华社《新华观点》记者吴、项、
“特效茶”“服务茶”“金融茶”“一块(蛋糕)可以买宝马,一提就可以在广州买套房”.现在是春茶上市的季节,茶又一次上演了一出疯狂的戏剧。
据《新华视点》记者对茶叶市场的调查,各种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很多茶叶质量难以区分,价格混乱,定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许多茶叶营销已经超出了日常饮用产品的范围,或者欺骗了消费者,或者隐藏了腐败风险,或者变成了金融产品制造圈的金钱骗局。
炒作“噱头”花样多,价格高低靠“忽悠”
记者在一些茶叶产区发现,随着近年来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商家夸大宣传,进行“深不见底”的炒作。
——提倡“山茶”和“特效茶”。
对于云南伊察山的古茶树,今年鲜叶的最高预定价是每公斤一万多元。一个茶农说,不涨价,小面积买生茶很难。在一些著名的山区,每年春茶季节都会在村口设立检查站,以防止外国绿茶混入。
贵州某地方为了卖茶,以海拔为卖点,注册了“尚云2330”商标,准备以每斤2330元的价格出售。包装袋上写着“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世界最高的茶园”。
在品多多等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了一款来自福建土楼金线莲的养肝茶,宣传降火解酒、益肝清热的功效,新疆的一款罗布麻茶也表示有帮助降血压的保健功能。有的茶还伴有神话传说,《龙族八步》等。以及“当地长寿老人和双胞胎占很大比例”来证明茶的神奇功效。
——“服务茶”和“礼品茶”很受欢迎。
记者在贵阳花果园泰盛茶叶市场看到,不少商家在显著位置悬挂“2021新茶叶将大批量上市批发”字样,部分商家还提供定制茶道。
在JD.COM商城,一盒500克2021安吉白茶和新茶售价29999元,备注如下:“内置全票,送礼有面子,茶做好”。客服人员说:“如果我们的茶不是同价位最好的,我们就不要钱。”
在品多多上,一些商家在产品页面的显著位置标注“领导茶”字样。黑茶生意的老板文老师告诉记者,他店里卖的茶叶有80%都是礼品茶,而且大部分都是给老主顾的礼物,假期销售更火爆。
——渲染“投资茶”和“金融茶”。
“288万收了8块白菜”“一块(蛋糕)可以买一辆宝马,一个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在Tik Tok上,记者看到一些茶博主经常发布类似文案的视频。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一片”就是一块蛋糕,一提就是七块蛋糕。网上营销的视频显示,一块茶叶的价格在28万元到32万元之间,提到的茶叶最高价为255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视频中有些有虚构的交易行为,故意炮制稀缺的市场价格,旨在寻找“接班人”。
涉茶腐败案、诈骗案屡屡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华说,现在的茶业,每到一个转弯处,就宣扬古树名木,希望每棵树都不一样,甚至每棵树的树顶和树底都不一样。他认为,这么多“玩法”其实都是无序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些茶叶企业主表示,虽然他们严格控制了生产环节,但对茶叶经销商随后的贴牌组装无能为力。
贵州省思南县茶桑科技推广中心的农学家孟说,各地都有地方标准,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的生产和加工标准,茶商完全依靠
茶叶标准不同,定价随意。茶叶价格缺乏透明度,近年来滋生了大量腐败,成为一种优雅的贿赂。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茶叶作为公认的珍贵土特产,形成了个人裁缝的特殊渠道,往往是“买的不喝,喝的不买”。这种隐藏的茶潜规则已经超越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些珍贵的茶成为了行贿的重要礼物。
记者发现,近年来,纪委一再出现与茶叶相关的腐败案件。
“一盒毛尖茶,6袋散装茶……”贵州省纪委、监察厅于去年6月通知原渭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刘健接受茶道;某驾校校长为了得到关爱,两次付了7.7万元茶钱;在今年播出的故事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中,福建泉州隔离观测点的坍塌也与消防中队对面的茶叶店分不开
老板的推波助澜。近年来,茶叶还被投机者瞄准。炒茶有暴利,“年份”老茶被追捧。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说,除了日常消费,茶叶因个人喜好悬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艺术品的特殊属性,价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文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年,一些热门“投资茶”只要抢到货,转手就可以翻倍卖,收入简直是暴利。所以,有些人不惜借钱、抛售房产投资购买。当前,一些茶叶价格虽然越炒越高,实际上“有价无市”难以变现,投资者亏损严重。
有不法分子也利用投资者追求高额回报的心理实施犯罪。2019年,贵州省贵安新区公安局通报一起“茶票”网络平台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97亿元。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行“茶票”,通过内部操纵交易价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受访人士认为,茶产业健康发展,不能走向价格虚高,甚至变身收藏品、金融衍生品的道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要立足广大普通消费者,提供品质安全、价格合理的产品。农业、市场监管、纪委等部门应加强干预引导,及时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打击处理,防范背后“四风”问题与腐败风险。
“茶叶行业的发展要强调绿色、健康、理性,如果变得让普通老百姓喝不起,不会有长远的未来。”福建某家乌龙茶店铺经营者陈先生表示。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律师认为,主管部门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文先生认为,政府不要盲目鼓励扩大生产,应坚持对工艺和标准指导。以湖南某地为例,近年来注册了200多家黑茶企业,多是一些小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手段上也是“各显神通”。但由于消费者口碑差,透支了市场信誉,产业并没有做大。
贵州茶产业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陶光灿建议,受制于种类繁多及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很难建立统一的茶业评判标准。应进一步提高茶产业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通过大企业整合市场、规范标准。此外,还应通过大数据手段,对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进行全过程追溯,建立全链条的品质监管体系。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建议茶叶爱好者理性消费。他说,茶叶虽有保健功效,但毕竟不等同于药物。不同体质的人对茶叶生理反应不同,对于声称有治疗功效的茶叶宣传必须保持谨慎、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