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最高法:加强涉及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反垄断审判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孟志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2日下午,最高法颁布《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人民法院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审判工作,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规划》指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及时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范各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的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决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形成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合力。

此外,《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种源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严格实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产业升级;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申诉机制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专门司法机构布局完善;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机制。

"反垄断法是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最高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何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积极稳妥地处理垄断案件,依法支持和监督反垄断行政执法。此外,要及时制定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特别是互联网平台领域反垄断前沿的难点和复杂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布司法解释,积极构建法律、行政监督法规和司法解释协调、有力、高效的反垄断法律规范体系。

2020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525,618起,审结案件524,387起,分别比2019年增长9.1%和10.2%。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广林表示,这些案件包括一批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重大案件,审结了“红牛”商标权属纠纷案件,平等保护了中外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这明显传达了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据悉,2020年,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审判的力量将继续增强。目前已形成以最高法为先导,以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口岸知识产权法院为模式,以22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为重点,以高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光海表示,人民法院完善了诉讼证据制度,处罚了妨害举证行为,减轻了权利人的举证责任,同时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司法审查,特别是加强了涉及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反垄断审判,促进了创新要素的独立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维护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

此外,最高法还公布了10起重大知识产权案件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