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五一”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民意报告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孙伯阳)5月12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1年4月30日至5月7日对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并发布了《“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以旅游、文化消费为代表的国内消费强势回升,民众消费势头持续火爆。

根据文化旅游部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2.3亿,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103.2%;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77.0%。假日游客满意度达到84.8,处于“满意”水平。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初步统计,“五一”假期,全国演出约1.4万场;演出票房收入8.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观看演出的人数超过600万,其中40%以上是游客表演艺术,12%是音乐节和音乐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积累的假日消费需求以“井喷”的方式释放,也给相关经营实体带来了严峻考验。亮点多,槽频多,成为今年“五一”消费舆论的最大特色。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4月30日至5月7日的8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与5月1日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1042.3615条,日均信息量约130万条,同比增长136%。监测期内,“消费者维权”信息呈曲线波动趋势,假期开始和结束时有大量舆情信息。其中4月30日假期开始,人数最多的是1618105,比5月7日结束的1602060多了16045。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呈现的舆情数据和热评,数据“两头高中间低”,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行为数据从假期开始到结束的自然变化;二是相关主体的缓释效应,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止损”;第三,有关部门和消费者保护组织的积极干预和积极行动突出。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监测发现,2021年五一假期消费的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和景点拥挤两个方面。此外,由于相关消费行为在节假日期间相对集中,餐厨垃圾和宠物盲箱的舆论也呈现出较高热度。

其中,监测期间共收集到353,027条关于“宠物盲箱”的信息,关于宠物盲箱的舆论引起社会关注,主要是由于网友爆料和媒体关注。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有关方面,需要及时研究和关注一些披着新消费模式外衣的所谓“新”消费业态和“新”营销“引流”手段,加强干预引导和处罚惩戒。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对违反公序良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所谓“新”网络营销模式,应果断处理,分析研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动因,通过科学监管追究其根源,并在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断根。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宣传教育的引导,引导他们理性审视、谨慎参与,自觉规范相关消费行为。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假日酒店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