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告别!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今天,我向袁隆平院士告别# #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举行# @头条新闻http://t.cn/A6VIrM12
[来源:大河网]
老师万岁!袁老身披大红国旗,湖南省委书记、省长在袁隆平遗体前默默鞠躬。
据湖南日报报道,5月24日,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明德堂举行。告别仪式的场面庄严肃穆,悲喜交加。明德堂正殿上方,有一幅黑底白字的横幅“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画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躺在繁花似锦的柏树里,上面挂着鲜红的五星红旗。
许、毛伟明、乌兰、杨、王克英、胡彪、黄、王双全、王成、吴桂英、刘连宇等省领导和老同志,缓缓来到袁隆平同志的灵柩前。默哀,悼念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并与袁隆平同志的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哀悼
[来源:虎嗅网]
重温你的纯真!袁隆平曾经用小提琴演奏我的祖国
@人民日报消息“一条大河浪宽,风吹稻花两岸”,这是2008年1月24日拍摄的视频,袁隆平院士用小提琴演奏了《我的祖国》。视频里,他玩完后有点害羞地说:“哦,不行。”。
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举行,向袁老致敬,祝旅途愉快。
[来源:乾隆新闻网]
2021年5月22日,是悲伤的一天。永远的“90后”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他写的歌《我有一个梦》在网上反复唱。音乐是袁爷爷除了科研以外的终身爱好。从黑发到银发,从梦想的萌发到一步步的实现,小提琴总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它可以把自己带入很舒服、很美好的境地”
袁爷爷生性风流。他在西南农学院读书的时候,他最好的一个同学会拉小提琴。想学一点的袁爷爷拜他为师,小提琴成了他一生的爱好。袁隆平喜欢古典小提琴音乐,说能把自己带入一种“非常舒服美好的状态”。几个学生经常聚集在宿舍练习唱歌。因为声音低,袁隆平也得到了“大贝斯”(Bass)的绰号。
2001年,他参加了一个“中国科学”的文艺晚会,演奏了他非常喜欢的《行路难》。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特别喜欢这首曲子,他回答说:“我不是书虫。我喜欢古典小提琴音乐,它能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歌是科学家李四光写的,我理解其中的艰辛。”
小提琴曾经陪伴袁爷爷度过在偏僻乡村孤单的时光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地区教书。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1957年,我从重庆的一所大学被分配到这里。你和我在一起,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走了很久,才在地图上找到这么一个小点。当时你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了那里就得受苦.我说,我年轻,有小提琴。”
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怀化安江农业学校任教。从熙熙攘攘的城市到偏僻的乡村,正是这把小提琴陪伴着袁爷爷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同学们担心这么偏僻,恐怕“一盏孤灯照一生”。但他很轻松地回应道:“我会拉小提琴。当我到了那里,我可以在孤独的时候弹钢琴。我可以放松。”
小提琴也成了他的教具。学校新开的俄语班没有俄语老师。袁爷爷学过俄语,当了老师,音乐天赋应用到教学中。他不仅用俄语歌曲教学生发音,还教大家拉小提琴,活跃课堂气氛,塑造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看到班里的文体委员都很有音乐天赋,就专门开了一个“小火炉”教他拉小提琴,还把他们用了很多年的钢琴送给了他。两个人自己写词修改的时候,经常会“一起愉快地唱歌”。
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
音乐的爱好也让袁爷爷找到一生的知己
因为都爱运动,爱搞文化活动,共同的爱好让袁爷爷与小自己8岁的的邓则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在1964年结婚。从此,一人一生一世情。
袁爷爷曾经说过“除了科研,最爱的是音乐。”他认为小提琴能演绎出“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音乐是陪伴他一生的温暖。一个弹电子琴,一个拉小提琴,悠扬的音乐在小小的房间萦绕,这是袁爷爷家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年过九旬的袁爷爷毕生的梦想有两个——“禾下乘凉”与“天下无饥”,这两个梦想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让人们抵达心灵的彼岸,精神的家园。也许也正是小提琴带来的力量,让他在近70年的逐梦路上,孜孜不倦。
袁爷爷,你一路走好,你的梦想会有后人接力实现。你就好好地休息,拉拉小提琴,看着您研究的杂交水稻遍布地球的每一个地方,让“天下无饥”从此不再是梦想。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