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一次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大型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高水平”这一重要属性加了进去。
去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十四五”第一年,党中央作出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这个重要问题。
必然要求和使命担当
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科技创新将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28日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国家建立的,科学技术是国家强大的。”
5月28日,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
做的力量是知道的多,知道的深度是做的多。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和挑战,科技创新无疑是我们取胜的重要武器。
新发展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现高度自力更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解读下,人们对科技自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的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
从科技自立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虽然只增加了一个属性,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更加明确。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求创新就是求未来。正如总书记在会上所说,“中国自主创新大有可为!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成就斐然!”
自立自强的脉络方向
只要方向有保证,大家就知道哪里强了。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
为什么标这个方向?这一背景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找到。
一个是突破。近年来,一些重点领域频频出现“卡脖子”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到,也能担心。总书记多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买,买,赢不了”。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还强调:“科技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向最紧迫、最迫切的问题。”
二是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主要依靠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
对此,总书记阐述得非常详细:“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
三是带头。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书记在会上作出了重要判断:“我们有完整的基础、信心、信心和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机遇,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总书记不仅关注年轻人才,也关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以及来自大国的熟练工匠和工匠。
p>关于人才,总书记一方面要求:“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方面强调:“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如何让科技人员集中精力搞创新,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话题。
这次大会上,总书记专门指出:“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说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代表着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
怎么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
在2018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对于科技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了系统擘画。
此次大会上,总书记再度给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指南。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情真意切,温暖人心。
主笔:陈芳、董瑞丰、胡喆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施永南、王绚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包昱涵、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