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期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措施报告,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及配套措施。详见
国家近几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这次调整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对此,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释。
中国决定实行三胎生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考虑?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根据国情和法律规定,一对夫妇可以生三个孩子和配套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效果如何?
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官方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0-14岁儿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6%上升到2020年的17.95%。
近年来,在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的两个孩子的比例从2013年的30%左右增加到近年来的50%左右。出生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下降到目前的111左右。
为什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仍在下降?
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
一方面,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期间,繁荣时期20-34岁的妇女人数每年减少340万,2020年减少366万。
另一方面,在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年至2016年,中国妇女初婚和初育的平均年龄分别从23.6岁和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已婚妇女的比例从75.0%下降到67.3%。
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到2020年的813万对,下降了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下降到1399万,下降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
目前,中国“90后”打算生育的孩子平均只有1.66个,比“80后”低10%。根据2019年全国人口和家庭动态监测调查,计划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妇女中,只有不到一半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和其他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家庭生育选择的关键因素。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相当一部分家庭不敢生育。前三位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儿无人照顾,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75.1%的人经济负担沉重,51.3%的人没有孩子,34.3%的人在生育后失去了工资,其中42.9%的人失去了一半以上。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许多国际调查和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降低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受疫情影响,年轻人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推迟或取消。
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关。
三胎生育政策的实施会有什么影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0%以上,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十四五”末将由轻度老龄化向中度老龄化(占20%以上)转变,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占30%以上)。
http://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