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五月三十一日电(记者题:广州疫情复盘:10天内出现长链条代际传播)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马和
截至5月30日,广州市这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已出现23例确诊病例和7例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追踪显示,在感染者中检测到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都是在印度发现的新冠肺炎变种,传播速度极快。
在31日下午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副市长李明表示,引发疫情的病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根据目前的情况,病毒的传播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疫情是如何传播的?病毒突变是什么意思?《新华视点》记者跟进。
复盘:10天内出现长链条代际传播 一家餐厅为关键传播点
“传播速度是这次疫情与以往疫情最大的区别;强大的传播力体现在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和短期间接接触传播。”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说。
广州当地疫情的报告于5月21日开始。同一天,居住在荔湾区的75岁女子郭在广州被确诊。
5月18日——4,患者身体不适,吃感冒药。第二天,他出现了低烧。
——20下午,郭步行到荔湾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在那里进行常规核酸检测,当晚初筛结果为阳性。
——21,疾控中心复查,结果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郭的丈夫陆某23日被判定无症状,后转为确诊病例。
与此同时,郭曾经吃过的一家餐馆,也成了这次疫情的重点传播点。
据广州市荔湾区5月26日报道,当天确诊的宋某某19日上午在康王中路668号另一茶点室(中山七路店)喝早茶,同时确诊的郭某某在餐厅用餐。
在当天的通报中,还出现了宋某某的孙子徐某某和宋某某的儿媳雷某某无症状感染的——确诊病例。26日,海珠区报告1例新冠肺炎核酸阳性者宋某某(后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此人也是宋某某的密切接触者。
在27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通报,截至27日14时,广州市共报告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病例5例,均与确诊病例郭有关,均为在共同生活、共同进餐、共同主持等相对封闭场所感染后传播,属于同一感染链。
此后,疫情迅速变化。
28日,广州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5例。在这5例病例中,3例是以前确诊的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再比如培真小学(河源校区)的家长;另一例是53岁的荔湾区居民,经常住在广州荔湾区海南村。5月27日,他因喉咙痛去了医院,医院检查出新冠肺炎的核酸呈阳性。
29日,广州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12例,其中8例发生在荔湾区海南村。
30日,广州新增确诊病例4例,均居住在荔湾区海南村。此外,14例病例由之前发表的无症状感染者确诊。
目前发现的病例大多来自荔湾区两条街道的个别社区,其他病例与荔湾区病例高度相关,相关重点区域均已隔离管理。
在荔湾区,路上没人。新华社记者邓华照片
溯源:印度出现的变异株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广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的特点对防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场与病毒的竞赛中,我们必须比以前跑得早一点,跑得快一点,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感染源
23日晚,广州市荔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称,初步判断从荔湾区金龙社区输入的郭为疑似病例,其病毒属印度出现的变异株。“不能排除因意外暴露导致的意外感染”。
在30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陈斌通报说,在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检测到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印度发现的最早变异株(B.1.617)。
这种突变菌株是去年首次发现的,但自今年4月以来,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B.1.617”列为“需要关注的品种”。世卫组织卫生应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克霍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有的一些信息表明,该突变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小规模的初步研究也表明,抗体的中和能力较低。
印度发现的突变株有南非首次发现的E484Q和加州首次发现的L452R。美国微生物学会院士、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教授刘说,这两种突变都发生在病毒的关键部位。“受体结合区是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部位,两种突变都会影响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两者的结合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强的菌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5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应对该变异株,可以产生一定保护作用。病毒在不断变异过程中,变异还会加大,一旦出现我们现有疫苗应对不了的变异株,我国灭活疫苗有快捷的方法可以应对。截至目前,首例确诊的郭某是如何感染病毒的,以及28日确诊的家住荔湾区海南村的53岁居民跟由郭某产生的传染链条之间是否有关联尚未公布。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工作中。
不断升级疫情防控举措,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州不断升级疫情防控举措,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阻断疫情蔓延,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26日,广州荔湾区发布通告,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至5月29日0时,第一轮核酸扩大排查现场采样工作基本结束,累计检测225.26万人次。
为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广州决定从5月30日开始,在荔湾区继续核酸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
29日开始,广州实行分级分类防控应对新冠疫情。荔湾区部分区域的所有人员以居家为主,停止非日常生活必须的一切活动,除每户每天限1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其他人员不得外出。
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30日晚发布通告,为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通过广州辖区内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等站场离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转旅客),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临近高考,全力确保高考顺利进行,也是当前广州疫情防控的重点。从5月31日至6月11日,广州普通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暂停线下教学,进行居家线上学习。广州市教育局通报,从5月31日至高考结束,广州有住宿条件可实现封闭备考的学校,高三住宿生、教师及学校员工实施在校住宿封闭备考,不住校的学生居家线下备考,考前不返校。
在疫苗接种方面,黎明31日表示,鉴于当前广州的疫情防控形势,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核酸检测,经过综合研判、整体衡量,决定即日起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节奏,近日先有序安排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团体预约和集体接种为主,暂缓个人预约、暂停新冠疫苗社会接种。截至31日,广州全市累计接种疫苗1313.66万剂次、1011.11万人,共有325.22万人完成了全程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