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新华社评论员:写优质发展绿色答案——写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六月四日电(记者题: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写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江洛带,山如玉簪."俯瞰中国大地,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画面缓缓展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以巨大的决心、力量和前所未有的成效,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转变,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绿色答卷。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造高质量生活的坚实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转变“大生产、大消费、大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创新为发展基础,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不辜负人。形势越复杂严峻,就越需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力量,坚定不移地践行新的发展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是重要保证。近年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实施,我国制定了40多个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改革方案,构建了生态文明体系的“四梁八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近年来,秦岭非法别墅等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的背后,存在着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环境意识薄弱、职责履行不到位、执法不严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狠抓落实不放松,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们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到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攻坚克难、治理污染企业、加强水、气、土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可。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高涨的需求,要进一步推进污染防治斗争,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美好家园,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去年,中国正式宣布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也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从倡导建设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