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如何更好的利用外汇数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答案来了

外汇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了。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必须兑换和使用外币。对于企业来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外汇。那么,外汇数据从采集、分析到应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从外汇数据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哪些变化?如何更好的利用外汇数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外汇管理局采访。

采集——

外汇数据在一次次的涉外经济活动中产生,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外汇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外汇数据是如何生成的?“以货物贸易为例,某机械设备出口企业收到境外付款,银行核对交易信息,企业付款申报数据,从而将一笔外汇数据上传到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货物贸易司副司长陆风华告诉记者。

个人兑换外币,企业收到货款.收集了大量的外汇数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海洋”。在外汇局的一个会议室里,记者被眼前的一个屏幕所吸引,屏幕上准确显示了跨境资金在中国的流向。“通过屏幕上显示的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选择时间、货币、收入、支出、国际收支等维度来观察跨境资金在中国的流动情况。从屏幕上可以看出,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往来比较密切。”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分析预测司司长李令清说。

目前,外汇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是对中国涉外经济进行统计。外汇数据有很多种类型,包括结汇和售汇数据、汇率数据、外债数据、准备金余额等。一般来说,银行结售汇和代客户对外支付数据是与个人和企业密切相关的两类数据,也是反映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先看银行结售汇数据。“个人或企业在银行将手中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是结汇,相反,是出售外汇。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结售汇业务。”李令清表示:市场主体通过银行进行结售汇业务后,银行会将统计数据汇总到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银行结售汇的统计时点是人民币和外汇兑换活动发生的时间。

代客户看国外支付和收款的数据。银行代客户代收代付外事,俗称“跨境收支”。比如企业从境外收到的款项,会记入银行涉外收入的往来账户;个人因留学需要汇入境外高校账户的学费,将计入银行代客户发生的涉外费用往来账户。“以上两笔跨境收付都与经常项目有关。经常项目是外汇业务中的常用词,反映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对外经济往来。”李凌青说。

应该如何看待外汇数据的意义?“在形势判断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从时间、地区、贸易方式、贸易伙伴等维度,对外汇资本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整体和结构性分析。”陆风华说,以银行结售汇为例,对市场主体结售汇进行分析和计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持有外汇的整体意愿。

就业务而言

——经常项目更加平衡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由高顺差转为基本平衡,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9%下降到2020年的1.9%,处于合理的均衡区间。

“更加平衡的经常账户反映了中国涉外经济的相对平衡发展。”李令清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逐渐从依赖大规模出口转向注重有效的国内投资和消费,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总的来说,中国经常项目演变是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

——跨境证券双向投资更加活跃,体现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有效性。

近年来,中国跨境证券双向投资更加活跃,总体呈现顺差格局。一方面,外资继续流入中国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者继续配置人民币资产。2020年,境外证券投资对华净流入达到25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国内投资者积极部署海外证券市场。2020年,中国境外证券投资规模将达到1673亿美元。

“近年来,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证券市场变得更加方便,国内投资者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也得到了有效满足。跨境证券投资日益活跃和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有效性。”李凌青说。

“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外汇数据与涉外经济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外汇数据,可以更好地摸准我国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的‘经济脉搏’。”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师何飞说。

应用——

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打击地下钱庄等

沉甸甸的外汇数据“宝藏”能拿来做什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汇管理部门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打击地下钱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创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一些银行由于无法全面了解外贸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尤其是难以全面掌握其跨境收支等数据,不愿为其提供贷款,出现了一些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监管科技处处长牟传兴说,外汇局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多方共识的特点,通过共享质押物凭证、资金收付、融资等信息,帮助银行有效识别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企业增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外汇管理部门推出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

“平台运行以来受到银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欢迎,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效果明显。目前加入平台的法人银行达290多家,约占全部办理外汇业务银行的一半。举例来说,此前重庆平均每笔融资业务需要校验出口信息近60份,最复杂的一笔甚至涉及1138份,银行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后,相关信息的核查时间从1至2个工作日直接缩短至20分钟。”牟传兴说,截至今年4月末,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11.8万笔、金额约900亿美元,服务企业超过70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5%。

运用全国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提升识别违规主体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是我们筛查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最重要的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机构监测与非现场检查处副处长刘妍说,一般来说,涉嫌违法犯罪的市场主体其经营行为或资金交易情况,会有一些异常特征。通过与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外汇局在全国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中,将包括外汇数据在内的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市场主体一些行为的商业合理性、逻辑合理性,从而筛查出相关线索。

刘妍说,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不断推进科技赋能外汇监管,推进外汇线索研判中心建设,引入关系图谱、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识别违规主体的智能化水平。近两年,地下钱庄、虚假欺骗性交易类违规线索成案率不断提高。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跨境收支主体越来越多,一些新型的跨境支付手段开始出现,不断对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利用科技赋能外汇监管,提升监管质效,更好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7日 18 版)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