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六月七日电(记者题: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带你读懂新出炉的“经济体检报告”)
新华社记者邹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侯凯7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讲话。
看这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体检报告,中央财政管理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如何,养老、医疗、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效益如何?税费减免、农村振兴等重大政策措施是否到位?「打虎打苍蝇」有哪些新发现?审计署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深度解读。
财政财务收支总体良好,局部“屡审屡犯”问题尚存
回顾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报告首先肯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经济运行逐季好转,逐步恢复正常,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取得决定性成就。
从具体审计结果看,市场主体年度减负超过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扶贫搬迁960多万人。年初,其余551万人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解困.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通过事实和数字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支持了上述中国各领域发展取得的成就。
全国台账年检除了协调疫情防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外,主要围绕财政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主体责任,公布广泛、丰富、详细的财务审计信息。
负责人介绍,随机抽取43个中央部门及其439个单位财政资金2314.33亿元,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报告称,虽然预算执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地方“屡试屡犯”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涉及财力统筹、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和规范、多报少报和预算编制,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管理、财务会计和预算绩效管理等。
结合审计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负责人建议发挥财政支出标准的基本导向作用,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促进预算与绩效管理的融合;同时,加强财力统筹,进一步盘活现有资金。
重大部署举措提升“民生温度”,骗套新手段仍需精准识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我们的目标。近年来,保护重点和民生成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
随着这些财政资金的流动,一年来,审计机关围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加强审计监督。
报告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养老金待遇实现“十六次连续调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惠民富民的政策确实有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该负责人表示,审计报告还揭示了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和项目运作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呈现出手段更加隐蔽、载体更加多样化的新趋势:过去一年,有8780家定点医疗机构、中介机构和参保人员涉嫌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为了及时反映最新的整改情况,今年的审计报告首次将整改情况的统计期限从去年12月底延长至当年4月。报告称,截至2021年4月,相关部门、单位和地方2019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2545.4亿元,制定和完善制度3485项,追究责任722人。
同时,审计机关也坚持推进廉政建设,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该负责人表示,审计充分发挥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反应快的优势,重点关注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与纪检监察的协调。
报告显示,2020年共有29个部门、176个挂靠单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紧日子要求,涉及相关资金9.05亿元;2020年5月以来,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192条,涉案金额1430多亿元,涉案人员1160多人。
负责人表示,上述问题的线索主要表现在“三公”资金管理不严、年末禁止突击花钱、基层轻微腐败、财政混乱、涉税票等方面。建议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政府紧缩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强预算刚性,推动相关部门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