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航天将按照国家航天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航天科技和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航天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实施近地小行星采样和返回、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施火星采样和返回任务等。
在6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徐红亮正式发布了中国航天事业“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规划。
一是继续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升航天综合实力。徐红亮介绍,将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天地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项目。
“其中,在大家最关心的行星探测中,2025年前后,将实施近地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周边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的探测、附着和采样返回;2030年左右,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统环绕探测和行星交叉探测任务。”徐红亮说。
二是继续提升卫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徐红亮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国家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继续完善国家民用航天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第三,扩大空间合作与交流,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徐红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徐红亮表示,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兼顾了工程技术发展和热点科学问题研究的需要,明确2030年之前,火星探测将是重点和主线,按照“一步绕巡,两步完成采样回”的路线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