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传媒记者文字/地图
想知道路,就要先创造历史。平潭于凡(大富)地区地下党支部是平潭地下党早期领导人周玉凡于1944年8月在潘端村建立的平潭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这个党组织为平潭赢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日,试验区召开平潭市第一个党组织成立77周年暨周玉凡烈士纪念座谈会,回顾平潭党组织发展历程和周玉凡烈士英雄事迹,弘扬红色基因传承,引领大家关注于凡村红色旅游未来发展路线。
于凡村主干道两侧彩绘石屋
平潭第一个党组织旧址
1通过拯救周玉凡来拯救国家
厚重多彩的书籍章节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回首过去的沧桑,历史虽然遥远,却无法忘记。在抗击日伪占领的战斗中,一群为国救国、为国捐躯的爱国军民,写出了“一寸山河一寸热血”的史诗般的斗争强音,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播。其中,平潭县流水盘端村(今实验区君山区于凡村)出生的革命烈士周玉凡,以他的青春和光辉事迹,在平潭乃至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1937年9月,地下党员周玉凡回到平潭进行革命活动。第二年,他和在潘端初级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曾焕乾共同创办了该县第一所政治夜校,并以此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种子。
硝烟和战火肆虐。从1939年到1941年,位于该海域十字路口的平潭岛曾六次被日伪占领。1940年7月,周玉凡、曾焕乾、徐兴祖首先高举武装抗日救国的旗帜,在平潭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游击队。次年5月,周玉凡奉命再次回到平潭。周玉凡与曾焕乾、徐兴祖一起在大富地区组织了“富人自卫团”,与占领县城的日伪政权展开了公开的对抗和斗争。
当时自卫队60多名士兵在海上突袭日本伪军队长郑振道。经过几分钟的战斗,郑振道当场身亡。回国后,他冲进南京村日伪中队长王的家中,杀死王等3人,俘虏21人,缴获枪支8支。一天之内,两场战争都取得了成功,在福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天连续两次胜利,每个人的革命热情都很高,吸引和鼓舞了更多充满革命自豪感的年轻人加入革命队伍。”周是的堂弟,以前是省发改委的研究员。他风华正茂,仍然满腔热情地研究平潭的革命历史。他回忆说,从那时起,自卫团发展到四个营,700多人,几十门长短枪,50多把大刀,500多架穿梭机,使盘踞在县城的日伪部队不敢进攻。
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周玉凡等人先后在平潭、福清、长乐、鼓山等地建立了七支抗日反顽武装。其中,周玉凡以“大富人民自卫军”为基础,在长乐组建了“福建沿海特种兵”,与日伪和国民党自卫队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三战三胜的巨大成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凤起玉帆。1943年6月,经中共闽南特别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福州(清)长(乐)平(潭)特区,任命周玉凡为特区书记。他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45年,在与平潭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周玉凡在东罗岛牺牲,享年25岁。鲜血蔓延到战场,周玉凡之死让革命的声音越来越大。同年11月,地下党员王涛、徐兴祖、郑杰、华阳等赴台开展革命活动,为革命筹集资金。在台湾省“商业银行”党支部领导的要求下,大富区党支部选派了十多名党员骨干赴台支援,并从人力物力上筹集了大量赴台物资支持台湾省商业银行的经营和扩张,参与了台湾省复兴的筹备工作,
震球两商行。“在台开设商行成为闽江工委重要的经费来源,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3次筹集巨额资金并送回,大富地区党支部及党员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周裕惠说。1949年,国民党73军进驻平潭,他们封锁澳口,严禁下海与出岛,对坚持敌后斗争的地下党员、游击队员、革命家属疯狂实行抓捕与镇压。面对险恶的斗争形势,大富地区党支部勇于面对,组织带领党员、游击队员安全隐蔽,坚持斗争,开展反清乡、反清剿的斗争。“当时潜伏下来的流水地区地下党负责人王祥和等13名游击队员及闽中游击队中队长徐兴祖等10多名随带武器的游击队员,都较长时间安全隐蔽在大富地区各村,并由党支部三次派员接应并护送出境。”周裕惠在《福建党史期刊》2020年第8期中写到。
在那段烽火岁月中,由于国民党73军决定改选保长,大富地区党支部及时调整策略,经上级地下党领导批准,商定鉴于敌后斗争需要以合法地位开展工作、保护地下同志,决定派出未公开身份的党支委徐凤祥和进步乡贤周廷矩竞选坑口、大富保长。这两位“红色保长”当选后,在掌握、报告敌情,掩护游击队活动,几次组织护送地下党员、游击队员进出平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拟渡海解放平潭岛。大富地区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广泛发动党员、游击队员、革命群众投入支前工作。党支部迎难而上,支委、党员带头动员亲友供船和当渡海船员,先后组织了5艘渔商船,动员组织了21名船员,参加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
大富地区党组织,见证了抗日和解放战争这5年多严酷斗争的洗礼。期间历经五任党支部领导成员的变动、更替及隶属关系的变更,党员由10多人发展到40多人。始终高举抗日爱国与谋求人民解放的旗帜,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守革命担当,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开展艰苦卓绝抗日反顽斗争,巩固了这个“老区”革命据点,为夺取平潭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财物支持,成为了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
↑裕藩村村口
彩绘墙的版Q人物
3红色基因遍村庄
各方人士纷献策
曾经的裕藩村不仅是平潭地下党主要领导人、革命武装创建者周裕藩的祖籍地,也是革命先驱周裕藩、曾焕乾等人在平潭从事革命活动的聚集地。如今,正是牡蛎收获的季节,走进裕藩村,随处都是一片忙碌热闹的丰收景象。再顺着村主干道,两侧的石厝外墙格外引人注目。“践行雷锋精神争当道德模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写满了彩绘墙,不少路人经过这里都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
记者了解到,这些彩绘墙于去年完工,村部聘请专人围绕红色革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设计创作。现在彩绘墙为这座古朴小渔村增添了青春和活力,许多村民都说老渔村越变越美了,游客也纷纷前来打卡游玩。
“现如今,村中留下不少先辈们勇于斗争、献身革命的先烈事迹,他们始终为民的初心宗旨以及践行理想的革命决心,是我们前进路上战胜困难的重要精神力量。”裕藩村党支部书记施守勇说。
传承是延续红色的必由之路。施守勇告诉记者,他们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及平潭中共第一个党组织成立77周年,缅怀周裕藩烈士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将充分利用作为平潭中共第一个党组织旧址的盘团初级小学及一批革命文物,结合地下党时期的重大事件、红色故事让党史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施守勇说。
谈及未来计划,施守勇表示,他们拟在“裕藩红色文化广场”内筹建裕藩(大富)地区革命文化展览馆,作为党员、群众进行经常性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基地,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对这里的红色资源进行普查和支持,帮助我们推动建设符合条件的革命旧址、旧居。同时有选择地开辟红色旅游线路,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他说。
平潭周氏历史文化保护中心会长周孙琰对此也提出建议:“我建议在红色广场内设烈士博物馆,通过不断努力完善,逐步打造成革命文化品牌。待条件具备后,尽快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红色文化、革命文物讲解员,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成为新时代新时尚。此外,还要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实施革命文物红色文化战略,把革命文物资源和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