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线上线下整合中国已批准1100多家互联网医院

近年来,我国鼓励依托实体医院开展网上随访服务的互联网医院发展。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诊疗在保障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缓解医院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压力、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

全世界公立医院纷纷举办互联网医院,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和便利?如何促进互联网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开展线上复诊,引入医保支付,把药品送到患者家里

李阿姨,四川省广安市居民,60多岁,患有糖尿病。十年前,她接受了成都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斌的治疗。过去,她每个月都要从广安到成都,坐5个小时的公交车,换乘3次,花300多块钱在看病。2020年9月,李阿姨通过网上医院挂号看病,在网上医院就诊,看了自己之前的病历和医嘱,在网上写了电子处方。很快,她的药被送到了她家。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是成都市首家投入运营的市级医院。截至2021年5月,医院已运营8个月,提供网上咨询、免费咨询、护理咨询、快速咨询、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服务。目前,互联网医院提供了近6000项在线咨询服务和近5万次咨询,覆盖26个省。35个科室在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会诊,全院438名医生轮班工作,利用零碎的时间接受会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看病渠道。

五年来,天津市居民李女士连续四次流产,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均未查出原因。后来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最后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近日,李女士在天津当地医院检查后,前往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随访。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赵九良接诊,查看了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告诉她:“这次检查结果不错,各项指标正常,不用担心!”

今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获批上线运营。目前已有40个科室、1200多名医生开通了互联网诊疗权限,心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等32个科室开始提供服务,支持阅读病历、网上咨询、检查、处方等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万多名患者接受了在线咨询,每天最多接受500多名患者,平均约400名。

“北京协和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除了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外,还针对疑难杂症、罕见病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北京协和医院总会计师向表示,建立互联网医院是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医,因为北京协和医院约60%的患者来自外地,互联网诊疗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疫情防控期间优势凸显,确保患者不中断治疗。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全国已建立并获批1100多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公立医院开设了网络医院,扩大了服务

互联网医院让大医院“触手可及”,甚至偏远地区的病人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而且公立医院利用自身优势与社区合作,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和利用。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除了网上诊疗外,还开通了腹膜透析、伤口造口等专科护理免费咨询,探索网上护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与石家庄市雨花区10个社区形成了紧密的医疗协会,建立了5G指挥中心,通过数据管理和与社区的共享协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于大量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和社区的协作,让患者开药变得非常简单。

今年1月,石家庄市雨花区乙肝患者邓先生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随访,开了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常用于肝病,由志愿者送回家,解决了邓老师不便的问题。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互联网医院建立后,可以将优势医疗资源沉入基层和偏远地区。”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秦表示,对于公立医院本身来说,互联网医院可以补充和分流线下诊断和治疗。有些后续服务可以在网上进行,不用去线下诊所,避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疑难病例在网上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引导患者进行线下门诊,让专家集中精力攻克疑难病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中,

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延伸服务链条,让原来线下不够完善的诊前诊后服务得以更好开展。同时,可以增加医患沟通的渠道,有利于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促进医患良性互动。

新业态带来新规范

建立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全程需留痕、可追溯

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建起了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各省份监管平台要求互联网服务机构和人员具备资质,全程留痕、可追溯。有些省份平台对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进行监管,也有的省份要求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上传到互联网监管平台,对处方用药行为进行相应的监管。

“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全力保障医疗全过程的安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谦表示。2020年6月,医院完成了与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的对接,互联网医院开展的全流程诊疗活动都可跟踪、可追溯、可量化。

为了推动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规范健康发展,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明确慢病患者在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还可以流转到定点药店。

医保支付的加入顺应了患者的就医需求,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充分发挥,做到精准服务,增加患者黏性,实现专病专科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还需要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陈秋霖认为,互联网医院和传统线下服务是一种补充和延伸的关系。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主要提供诊疗服务,利用互联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衍生服务内容环节,形成更完善、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产品。未来,互联网在医疗领域会成为标配,线下线上融合是必然趋势。因此,连接和融合是未来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定位和功能,必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要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互联网医院发展。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更加细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和标准体系、医保政策以及相应法律法规,让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得到规范化发展。在监管方面,要适应新形势,尊重医疗规律,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发挥医院、行业组织的作用。对于医务人员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劳务技术价值,须给予合适的定价,并加强线上服务能力培训。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强互联网诊疗的服务和监管,确保互联网医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提供更高质量、更加规范的服务。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