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生活在智能互联家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智能家电也越来越普及和普遍。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智能家电乃至整个物联网行业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公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启用5G应用的关键领域”中,《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5G信息消费领域的工作包括推动5G与智能家居的融合,深化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发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基于5G技术,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
其中,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基本载体,迅速提高了互操作性,扩大了承载的数据规模,也意味着数据传输和计算的增加。此前,智能家电主要采用WiFi、蓝牙、4G等通信方式,但在数据传输速率和家电互联延迟方面明显“不足”。毫无疑问,5G将以其低延迟、宽带宽和宽连接性为智能家居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中国家电行业通过增加信息化和自动化投资,显著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家用电器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第一阵营,智能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世界上第一个或领先的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并实现市场化。”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会会长王明达指出,无线通信技术是智能家电的基础技术。得益于WiFi技术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上的广泛普及,WiFi是智能家电中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目前的标准必备专利许可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行业,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从2608.5亿元增长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1%。中国商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5800.5亿元。通信和信息领域的技术如何与家电链接,共同打造智能家电行业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对传统家电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现在我们家电公司在国外遇到专利诉讼,涉及标准专利的案件占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某家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外几十起专利诉讼中,标准专利诉讼占70%以上。
“对于目前和未来涉及标准基本专利的许多行业来说,许可模式将成为一个紧迫但困难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家电企业缺乏标准必备专利的谈判和许可经验。在智能家电和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初期,要防患于未然,尽快形成可供借鉴的许可模式,最大限度地解决未来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随着智能传感器的普及和5G等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万物互联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专家指出,世界上智能家电最广阔的市场在中国,智能家电的授权模式可以延伸到整个物联网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