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电(记者题:多地密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将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劳动力市场?)
新华社《新华观点》记者姜琳、黄浩源、颜惠英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集中提高最低工资。江西、黑龙江、新疆、陕西、天津、西藏、北京等地近期均宣布上调。此外,广东等省也在计划出台政策。谁将从这项政策中受益?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最高每月涨200元,还有一波在路上
江西省赣州市奥利尔化妆品有限公司清洁工夏宪梅,因为最近当地上调最低工资,月薪增加了140元。除了业绩和加班费,4月份一共涨了近500元,工资达到2929元。
夏先美告诉记者,虽然钱不多,但毕竟是涨的,她很开心。
“最低工资标准主要用于保证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够满足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合理调整这一标准,对于加强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缓解收入差距,促进公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林祖平表示。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很多地方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江西、黑龙江、新疆、陕西的第一次最低工资分别提高到每月1850元、1860元、1900元、1950元。
还有一波调整在路上。从7月1日起,天津和西藏的最低工资分别提高到每月2180元和1850元。从8月1日起,北京将调整到每月2320元的新标准。
一般来说,每个月的涨幅从80元到200元不等。此外,安徽、吉林、广东也明确表示今年将上调。
为什么最近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密集调整?
“各地调整最低工资既有经济复苏的支撑,又遵循相关政策要求,也是提高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现实需要。”中国劳工研究协会的特别研究员苏海南说。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除了月最低工资,还有小时最低工资。前者适合全职就业工人,后者适合兼职就业工人。2015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要求今后至少每两到三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中国约20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上一次上调是在2017年或2018年,也就是2021年之前。2020年,许多地方宣布因疫情影响暂停调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一系列托底保障随最低工资提高,受益群体不止低收入劳动者
许多专家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直接提高每个用人单位最低岗位的工资水平,从而提高工资等于或略高于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的收入。然而,政策调整实际上不仅惠及低收入工人。
“虽然大多数员工的基本工资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但企业在计算员工加班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时,会参考最低工资标准。”广州海鸥住宅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巍认为,许多员工将受益,尤其是一线员工,待遇、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水平将得到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主要是在中国的工资体系中起支撑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是分等级发放工资的。最低等级工资上调后,会对一些企业的其他等级工资起到一定的煽动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公司每个岗位都会涨工资。”苏海南说,最低工资也是一系列其他保障和福利的底线,可以对他们起到“推动作用”。
今年6月,北京宣布,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失业保险标准和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也相应提高。
据记者了解
天津的李女士最近赶上了这笔奖金。45岁在某国企服务中心工作,月收入4100元。由于最近发现了这种疾病,她在7月份立即接受了手术。她一度担心治疗期间和术后恢复期间没有收入来源。
公司负责人告诉她,根据有关规定,从7月1日起,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已涨到2180元/月,因此,在治疗期间将每月支付李女士1800元,以确保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此外,还有许多工人没有基本工资和高佣金就赚取收入。他们的年收入可能不低,但个人月收入可能很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他们在困难时期的工资保障。
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影响几何?
作为一个拥有5000名员工的企业负责人,陈巍承认,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每年的人工成本自然会增加5%到10%。只要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还是可以消化和承担的。
一家中型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当地最低工资的提高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是员工待遇好了,积极性也会提高,企业更容易招到人才。”
此外,一些企业家还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势所趋,这将迫使企业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
“在看到企业工资和支出增加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国家采取减税、减费等措施,积极减轻企业负担。”华南师范大学
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认为,随着经济回暖,部分行业、企业因为快速恢复生产出现结构性用工短缺。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改善劳动力供求,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过,到底何时涨、涨多少,如何找到平衡点、实现最优配置,取决于科学研判。
“这几年各地总体是按照稳慎原则,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平稳适度。”苏海南说,当前确实还有部分企业没有完全从疫情冲击中恢复,各地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调整幅度。
用工大省广东,今年4月已初步形成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报告。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目前该部门正在根据评估情况开展调整测算研究。调整方案按程序由省政府审定后,将向社会发布。
“除了不断健全完善最低工资评估与调整机制,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减少对最低工资制度的依赖,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作为。”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广东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