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台消息(记者李文亮):在建宁县海峡“云田园”田园综合体5G智能天竺牧场,一头奶牛排队站在自动化挤奶生产线上;溪口镇丰源村的稻田里,翼展近两米的雄蜂在忙着喷粉授粉。
6月22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福建站)“在这里读原使命——”采访组来到三明市建宁县。建宁县作为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县,92个行政村都是红色文物众多的革命老村。现在,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了创新的翅膀。依靠良好的生态资源,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促进了农村的振兴,并正在尽一切努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经济”。
智慧生态牧场变身“网红打卡点”
建宁地处闽江源头,生态优美,工业优秀。益铭海峡的“云上田园”生态牧场建在利辛镇上里村的群山之中。它不仅是一个高山有机生态牧场养殖区,而且凭借美丽的风景、樱花大道和荷兰风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上里5G智能生态牧场已养殖奶牛4000头以上,拥有高度自动化的挤奶生产线,体验馆、木栈道、旅游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益铭国际总经理范表示,生态牧场是海峡两岸“云山歌”田园情结的一部分。海峡“云田园”田园综合体采用现代手段打造万亩生态园,致力打造多元化综合工业休闲园,包括20个生态体验项目。该项目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集高山养殖、种植、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整合立信镇桃梨花海、果园采摘、风力观光、田园体验等特色农业,实现从奶牛高山养殖到观光、文化旅游、牧场体验的连锁发展。
“畜牧业、农业、制造业、文学和旅游业”将整合为三大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建设福建省最大的乳业生态圈,预计年产值10亿元,可直接吸纳2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周边村庄住宅、家庭农场、文学、旅游等各行业经济发展,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凭借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特色景观,“云上田园”有机牧场成为“线上名人打卡”。自今年五一试运行以来,已经接待了数万名游客。
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助推种业腾飞
建宁县是中国水稻种子基地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去年,该县种子种植面积达到15.2万亩,产量3.12万吨,全国杂交水稻品种十分之一来自建宁。
近年来,该县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从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产业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种农专业化等方面推动种业转型发展。
“我们以前靠劳动力,不敢多元化。现在所有的种子生产都机械化了,省时省力,省钱。”郑春华是溪口镇丰源村的大型种子生产者,种子生产面积超过60亩。
当他忙于耕作时,很难雇佣工人。自从在村里实施全村推广种业以来,机械就主动开到水田里。以前纯手工播种、翻耕、除草、收割、插机、机耕、机收都可以用机械完成。贴心的服务让他无后顾之忧。“除去成本,你一年能赚10万以上。”郑春花高兴地说道。
丰源村是一个传统的种子生产村
除种子生产全机械化外,光电分拣、全自动种子计量包装、种子“健康”检测、二维码全程可追溯,一系列先进技术在种业基地广泛推广应用。通过种业互联网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在线交易,经纪人可以在线指定种农,农民可以在线预约农机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资源共享和数字化服务。
目前,该县已建立40多个种子合作社,有23500名农民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110名种子生产经纪人和1200名新的专业农民。
农旅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濉溪镇高枫村位于海拔1858米的金阊山,植被良好,物种众多,水质清澈,环境优美。
近年来,全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发展了以“生态”、“农业”、“保健”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了莲花水堆、水上亲子公园、儿童沙滩公园、屈原风载、夜光跑道、七彩滑梯等一系列旅游娱乐体验项目,以及“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
“现在,我们村成了景区,农村成了公园,农家乐成了客房。”高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昌黎表示,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给了这个曾经的小山村发展的信心。
溪口镇高镇村春华农场,除了种植果树,还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为导向
和带动广大农民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发展林下经济。2017年以来,通过打造“农业+旅游”,发展多元化的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促进企业与百姓增产增收。立足生态优势,紧扣绿色主题,建宁县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为老区人民找到了“金饭碗”。据了解,2020年绿色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超89亿元,该县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21万元,同比增长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