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记者题:谋求大同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世界篇”)
新华社记者、王斌、马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人类的进步事业。
历经百年风雨,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上,中国共产党正在担负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情怀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
2017年12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面对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组织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
“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来的,依靠人民成长和发展。它一直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对中共政治中心的描述如下:“人民”是这里最常听到的词。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心肠,逐渐把一个贫穷、弱小、任人践踏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影响全球的大国。
当你计划利润时,你应该为世界做计划。这一个是为了人民的感情,总是与宏伟的世界视野——相互反映
回顾一百年前,中国大地风雨交加。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正计划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全人类的解放创造一个新世界。
他们的宣言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让我们与全世界的革命伙伴并肩前进!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才是解放全世界的途径!去吧!一起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走过历史风云,天安门门上的巨幅标语在金瓦红墙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这种世情是一致的,这种探索和实践是前进的。
上个世纪中叶,中国革命的胜利突破了帝国主义东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援助广大亚非拉美国家,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不断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推动新的国际关系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几个月前,中国驻几内亚第28救援医疗队成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童小刚,在非洲这片热土上抛下了自己最后的精彩人生。
1968年,北京向非洲派出第一批医疗救护队员,童小刚的婆婆也在其中。
穿越山海,穿越时空,任情变化,长久不变的是大党大国的真挚感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这应该是一个家庭。”
求索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提供中国的人类探索的一个be的计划
成百上千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文,就像一张无处不在的巨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束缚着中国。
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为了救国图存,中国人民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政治模式,但都失败了。
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终于看到了伟大复兴的曙光。
一百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开放世界、改变地球、震撼地球、震撼地球的伟大奇迹。
从“一辆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打造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最大的制造国;从贫穷白人,等待繁荣,到GDP超过1
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网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而是一个成就斐然、欣欣向荣的国度。”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说。
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不仅致力于办好自己的事,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走出国门,同发展中国家民众肩并肩、手拉手,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年2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几个月后,来自云南脱贫村民的一份特殊礼物,送到了联合国。
咖啡豆、古树茶、手工刺绣,三件战胜贫困的珍贵见证,摆放在五星红旗与联合国旗帜之间,向世界诉说着中国的减贫故事。
“中国的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这样表达中国的雄心壮志:“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展望未来中国:“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面向未来,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信心满怀。
担当·未来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如今,当世界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时代之问更显现实而迫切: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持续搅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不断扩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频发生……
种种乱象、重重挑战面前,人们的焦虑感从未如此强烈。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对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清晰作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再到纽约、日内瓦联合国讲坛……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渐次铺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日臻丰富。
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化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行动与普遍实践。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前行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当历史走向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一种前所未知的新型病毒,突袭全球多国多地,令人们措手不及。
面对世所罕见的危机,人们能否做到超越一己私利?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危急时刻,世界看到大党大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担当——
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援助;推动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2021年4月30日,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随着二期截流成功,大坝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巴提供32.1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提升基础设施、注入发展动能、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在世界许多地方,共建“一带一路”正帮助无数的人们梦想成真。
时光流逝,信念永恒。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走过百年非凡历程,立志千秋伟业、胸怀人类命运的中国共产党,正无惧风雨,向着新的壮阔征途奋勇进发。(参与采写:侠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