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红色政权的经济命脉:红色货币

红色货币是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先后成立了400多家货币发行机构,发行了500多种货币。这些红色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和敌人在政治、经济、金融斗争的产物,是红色政权的经济命脉。

中国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货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密切关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党在农民运动中的财政政策体现在成立农民银行、发行货币和实行低息贷款上。湖南衡山县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成立于1926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最早的农民银行,其白元竹布货币也是最早的红色货币。发行货币后,农民银行以当时最低的利率借钱给农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土地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为了突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激活农村经济,巩固革命政权,先后建立了银行、发行货币等新的金融机构。井冈山造币厂是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金属造币厂。井冈山造币厂发行的银元,意为“工农苏维埃”,币面上隐藏的位置凿出一个“工”字标记,称为“I形银元”。

中国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货币

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发展,苏区的货币逐渐统一。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同年发行第一批国家货币,迅速赢得社会各界信任,中央苏区逐步统一货币和财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敌后大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和抵制假币的入侵和流通,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这些根据地设立银行,发行货币,一般称为“反币”或“边境币”。1937年,抗日根据地第一银行——改组成立。货币发行于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流通。

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爆发,解放区不得不继续以不同方式分配货币。1945年,五家地区银行合并成立中央银行,发行“中央货币”,采用右侧毛主席画像的货币体系,奠定了人民币的基本风格。

中国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货币

1948年秋,解放区合二为一,全国胜利在望。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逐步恢复了解放区的当地货币。到1951年10月,新疆银行货币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货币。

虽然红色货币的发行和使用只有20多年,但它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红色金融体系的不懈探索,为建设红色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