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帮助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工业继续向清洁和低碳方向发展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鲁愚)实现碳峰值和碳中性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系统经济社会变革。在最近举行的“2021能源质量发展论坛”上,许多行业专家表示,中国将在确保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和脱碳转型,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相万对记者表示,实现碳峰化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引领中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将逐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双碳”目标也将迫使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进步,刺激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支持高质量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政策性强的科学转型过程。”杜相万指出,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但也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比如能源偏煤,效率低,对高碳发展道路的依赖相对惯性。能源行业需要把握节奏,积极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导致落后和投资无效。

“碳的高峰不是攀登高峰,也不是冲高峰,而是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达到高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渐降低后的峰值,是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峰值。碳中和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应该创造一条具有成本效益、经济和社会的道路。”杜祥万说。

杜相万还指出,低碳转型与确保能源安全密不可分。作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在煤炭消费量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可以使中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受益更多,需要以更绿色、更高效的能源保障能源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能源研究会会长石玉波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以年均不到3%的能源消耗增长率支撑了中高速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总能耗的比重将降至56.8%,能源消费结构将向清洁低碳转变。到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到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近50%,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已经建立。

“能源转型是长期而艰巨的。“十四五”期间是碳峰值的关键期和窗口期。”石玉波表示,建设成熟完善的碳市场是实现碳峰值和碳中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机制对绿色产权进行有效的交易定价,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和资本向低碳发展领域转移,促进能源创新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大国责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国内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共同影响下,“双碳”目标的实现将成为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引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告诉记者,从全球能源格局来看,2019年全球能源产出占石油32%、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6%,世界能源形成了煤、油、气、新能源新格局。目前,中国的能源产量占石油的7%,天然气的6%,煤炭的69%,新能源的18%。研究预测,未来煤炭开发将进入“过渡期”,石油开发将进入“稳定期”,天然气开发将进入“高峰期”,新能源开发将进入“黄金期”。

“新能源科技革命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新机遇,有必要加快创建自力更生的能源科技体系。”邹才表示,科技创新将在支持和引领碳中和、绿色和低碳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煤炭工业低碳发展“中国计划”,增加煤炭清洁利用关键技术,大力创新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驱油和埋藏等核心技术,推进页岩原位油气转化和煤炭原位气化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所所长桑树勋说,中国的煤炭工业

低碳化发展应探索实现煤炭低碳洁净高效利用的“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例如,大力实施煤炭生产减排、煤炭消费节能提效减排、燃料变原料减排等多路径减碳,加速发展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为代表的去碳技术,促进减碳与去碳协同。

“碳中和应与能源安全保障相统一。煤炭既要完成正常情景下为新能源发展‘兜底’保障的任务,也要科学建设煤炭能源战略储备能力,研究‘储备方式+储备量+布局+配套’,助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桑树勋说。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