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B 12.A 13.C 14.(1)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言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更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直,敢于直谏,应当被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比较选项,断句不同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两处。
第一处,“镌”“降”都是降职的意思,根据句意,参与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将为修撰,故应在“官”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
“进”“迁”都是升职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故应在“进”和“再迁”前面分别断开,排除C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为户部掌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说的是皇上没有听从两京言官的请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陈”“斥”“嫉”;(2)“谓”“当起用” “不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
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
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
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
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
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更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2.中国历史上哪些宫殿做过太子的东宫东宫官
○东宫官叙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中,心也。怿,悦也。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言养者,积浸成长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谕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谓其在学时也。入则有保,出则有师,谓燕居出入时也。汉班彪上书曰:“昔成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史佚,入则太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左右前后皆正礼。”是以教谕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慎其身者,谨安护之。秦汉以下,始加置詹事、中庶子及诸府寺等官,亦有以他官而监护者。汉孝宣帝欲令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疏广以为示狭,非所以广太子也。后汉顺帝立太子居承光宫,以侍御史种监护。有中常侍卒乘衣车来载太子。太子太傅杜乔忧惧不能止,开门将出,而至,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常侍来,无尺一,何以得将太子去,何知不与内宠奸臣共挟邪谋。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乃遣乔诣台启白,得中决敕,乃听之。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阙废,官司不具。吴孙权即位,孙登为太子,兼置四友等官。以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於是东宫号为多士。晋初,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至咸宁元年,始置詹事,以领宫事。宋孝武置东宫率更令等官,其中庶子、庶子、中舍人、舍人、洗马各减旧员之半。后周加置太子谏议员四人。至隋罢詹事,分东宫置门下坊、典书坊,北齐已有典书坊。以分统诸局。比门下、内史二省。门下坊有左庶子二人,内舍人四人,录事二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典书坊有右庶子二人,舍人、通事舍人各八人,领内坊。大唐置詹事府以统众务,置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龙朔二年,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典书坊为右春坊。咸亨初复旧。景元年又改为之。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中允二人,司议郎四人,录事二人,左谕德一人,左赞善大夫五人,崇文馆校书二人,亦统六局。六局之中,唯改斋帅为典设,馀局名与隋同。其六局长官,唯司经置洗马,宫门置大夫,馀各置监,以局名冠之,所职如其名。龙朔中,改宫门大夫及诸监并为郎,遂为永制也。右春坊置右庶子二人,中舍人二人,舍人四人,录事二人,右谕德一人,右赞善大夫五人,通事舍人八人,兼领内坊。内坊置典内二人,掌ト内诸事。诸坊局小吏各有差。因隋制也。
3.中国古代宫殿的问题中国宫殿对称修建,中轴线以东的各个宫殿统称为东宫,反之为西宫,东宫西宫不是具体的宫殿名,是区域建筑群的统称。也有宫殿前朝后寝,北宫居中,也叫中宫。
不同的朝代,或者同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居住的人可能都不尽相同。
一般来讲,左手(东)为上手,皇后、太子居东宫,妃子、皇子居西宫。也有皇后居西宫的,如慈禧。
娘娘是对和皇帝有关系女子的尊称,不是官职。如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公主娘娘。
历史没有那么死板,住哪代表不了什么。汉武帝晚年住甘泉宫,离未央宫几百里远。唐明皇住芙蓉园,离大明宫算是城市南北的两端。慈禧住圆明园,毛主席住游泳池。
4.神器在古代文化常识中的意思1、犹言神物。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 王弼 注:“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2、借指帝位、政权。①《汉书·叙传上》:“世俗见 高祖 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神器。玺也。”
②《文选·左思〈魏都赋〉》:“ 刘 宗委驭,巽其神器。” 吕延济 注:“神器,帝位。”
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丕篡弑,湮灭 汉 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 刘氏 。”
④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经纶皆新语,足以正神器。” 仇兆鳌 注引《汉书注》:“神器,政令也。”
⑤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⑥《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曹氏 大骂曰:‘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⑦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檄各府州县电》:“窥窃我神器,诛锄我人民。”
3、.指宝剑之类的器械。《文选·张协〈七命〉》:“神器化成,阳文阴缦。”
吕向 注:“神器,剑也。”[1] 4、泛指兵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兵仗局﹞即掌造刀枪刺戟,鞭斧盔甲弓矢,各样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