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当止不止的文学常识

当止不止的文学常识


1.文言文《当止不止》

【原文】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

1、樵:打柴。

2、故:通“固”,本来。

3、嵌空:深陷的样子。

4、缭曲:曲折缭绕。

5、容:容纳。

6、窘迫:处境困迫。

7、窦:孔穴。

8、蛇行:像蛇一样爬行。

9、不意:没想到

10、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11、以:来。

12、灼:炙、烧。

13、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4 、容:容纳。

15、不意:没想到。

16、以:来。

17、遂:就,于是。

【翻译】

有个砍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砍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砍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砍柴人十分为难,(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最终,(他)竟然走出山洞。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2.当止不止文言文本文主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启示 做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

喻戒 人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就如那只老虎,明明空穴难以容身,还非要再往里去以捕食樵夫,最后樵夫脱身,它倒把命丢掉了。

贪,是人生中的大忌,选文中的老虎就是因为贪而毙命,现实生活着这样的事例还少吗?所以说,当止则止,否则也会落得选文中老虎的下场。

/view/3017681.htm

/view/1920555.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3.当止不止

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 老虎之死 在于贪也 欲望烧毁一切 如果老虎退一步 虽不能吃樵夫 但却可保全性命

【原文】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翻译】:

有个樵夫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里,老虎也跟着进来了,山洞空隙狭窄而且曲折,樵夫沿着迂回的缝隙往里躲,渐渐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樵夫,就奋力勉强前进。樵夫陷入窘境,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体,于是像蛇一样爬进去,没想到迂回了几步远,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于是奋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都对上木柴焚烧,老虎被烟熏火燎,吼声震动山谷,不一会就死了。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4.《黔之驴》《当止不止》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

【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 ⑦窒:堵住。 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稍出近之( ) (2)益习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8.(2分)(1)靠近,接近 (2)熟悉,习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9.(2分)B

10.(2分)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11.(3分)A.庞然大物(.5分) B.技止此耳(1分) C.窘迫(0.5分)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

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近即可,两个要点各1.5分)

5.《黔之驴》《当止不止》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稍出近之( ) (2)益习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_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___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_C ”,最后用“____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2分)(1)靠近,接近 (2)熟悉,习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9.(2分)B

10.(2分)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11.(3分)A.庞然大物(0.5分) B.技止此耳(1分) C.窘迫(0.5分)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

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近即可,两个要点各1.5分)

6.当止不止者戒 的寓意 译文 等 以及作者 背景

“当止不止者戒”,出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意思是“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原文: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译文

有个樵夫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里,老虎也跟着进来了,山洞空隙狭窄而且曲折,樵夫沿着迂回的缝隙往里躲,渐渐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樵夫,就奋力勉强前进。樵夫陷入窘境,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体,于是像蛇一样爬进去,没想到迂回了几步远,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于是奋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烧,老虎被烟熏火燎,吼声震动山谷,不一会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注释

樵者:打柴的人。

竟:竟然。

缭曲:弯曲而缭绕。

窘迫: 这里指情况很危急。

窦: 孔穴。

蛇行而入: 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钻进去。

喻戒

人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就如那只老虎,明明空穴难以容身,还非要再往里去以捕食樵夫,最后樵夫脱身,它倒把命丢掉了。

贪,是人生中的大忌,选文中的老虎就是因为贪而毙命,现实生活着这样的事例还少吗?所以说,当止则止,否则也会落得选文中老虎的下场。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