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电影西柏坡观后感一年级50字
西柏坡是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那里是一直被人们敬仰的地方。
西柏坡的电影开始,就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枣花妹妹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妈”字,一个男孩走过来说:“又想妈妈了?”枣花说:“不,这是老师今天新交的字啊!”看!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的啊!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不惜流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学们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党和人名的期望。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个风雨春秋。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在世界各领域的前沿啦!我衷心的祝福我们的祖国年轻、漂亮;我们中国共产党蓬勃、健康。
2.关于西柏坡的作文四年级西柏坡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与井冈山、延安齐名,距石家庄80余公里。一提起她,我就激动异常,因为她就在我的家乡平山,她一直是我的骄傲。
在连绵的太行山东麓,在逶迤的滹沱河受阻于岗南水库(又称柏坡湖)的地方,西柏坡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青松翠柏之中,她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绿水萦绕,前有碧波万顷,后有松柏遍野。春天,一夜东风过后,杏花粉,梨花白,桃花艳,村庄花团锦簇;夏天,一树树的石榴花又把村庄烧得红红火火,一朝泛舟湖上,深邃的湖水像一块墨绿的翠玉,掠过湖面的野鸭、大雁甚至天鹅,就会激起阵阵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使人豪情万丈,心旷神怡;秋天是枫叶红遍的时节,这时候田野瓜果飘香,枝头果实累累;冬天,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湖水封冻了,松鼠、野兔等小动物们都钻到洞里去了,那满坡的柏树依然披银挂彩,迎风挺立。
西柏坡的迷人不仅仅在于她的秀丽风光,更为重要的是她是新中国的摇篮,有人比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充分说明了她的重要历史地位。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走向北京,建立了新中国。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不再默默无闻,她的名字响彻了全世界,她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曾到这里参观瞻仰。如今,西柏坡不仅保存着中共中央旧址,还先后建起了西柏坡展览馆、名人书法石刻园、西柏坡纪念碑、领袖风范雕塑园、湖上游乐区等,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游人既可追寻革命踪迹,又可领略湖光山色。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西柏坡。如果说家乡是一幅美丽的画,西柏坡就是点睛的一笔;如果说家乡的历史是一首跌宕的诗,西柏坡就是那诗中最美的华章。
3.一年级革命传统故事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革命英雄的故事》的书,书里有许多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的革命前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一场场对敌斗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为人民服务,死比泰山重”的张思德,他不怕吃苦,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别的战士不用生命去冒险的高尚品质让人非常感动。1933年10月,张思德怀着保卫家乡、解放穷人的信念,参加了红军。张思德所在的红军翻过大雪山,走出了沼泽地,那时候张思德已经三次负伤,两颊深陷面容憔悴,身体非常虚弱,但每次只要有送信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做,就算让自己多吃点苦,也要让别的战士减轻负担。为了战胜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张思德每次看见一种草都让自己先尝尝,无毒再叫同志们吃,经常晕倒、呕吐,但还是坚持了下去。一天,小白和张思德在挖窑,挖了一段时间后,眼看窑就要挖好了,为了保证质量,他俩开始整修,突然,窑顶上掉下几片碎土,张思德眼疾手快,
4.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家乡,写西柏坡说到西柏坡,我想到了我看过的电影:《西柏坡》,这个电影里的角色有:枣花、大金瓜等,还有核桃。他勇敢、坚强、聪明,他有那种为革命而牺牲的伟大精神。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顺毛驴、小鸡一凤、狗獾阿欢。一凤能把敌人挠个鼻青脸肿。顺毛驴大嘴一张,能吹人一个跟头。而会打地洞的阿欢更是本领大。这个电影讲的是:在西柏坡,儿童团里的小伙伴们的家人都在前线打仗。有一次,他们去看望自己的家人,却碰到敌人们。他们尽力逃离敌人的追捕,最后,核桃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决定,他让小伙伴们都回家。后来,核桃吸引了敌人的注意,成了敌人的目标。核桃为了吸引敌军的火力,而被炸到了,我的真的好难过,我以为核桃会死。但他在片尾,却奇迹般的出现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欢的地洞就帮了大忙!
看完电影,我真的很佩服他们,他们虽然和我们年龄相同,却能做出这么惊人的壮举,能有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精神!
在我眼里,西柏坡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地方,虽然它既偏僻又贫困,但是在这里,发生了许多不平凡的事。西柏坡在新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西柏坡这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新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西柏坡除了伟大的历史还有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指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体现了革命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把西柏坡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能吃苦耐劳。我们要学习西柏坡精神,坚韧不拔、坚强不息、奋发向上、百折不挠、谦虚敬慎。除了这些,我们也要用心去爱这个世界,用心去温暖这个世界,去温暖那些需要我们需要帮助的人。西柏坡精神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几十年来,西柏坡精神始终在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上有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学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任劳任怨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要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毅力。
西柏坡的景色也很美。走进西柏坡,你会看见一片晴朗的天空,会看见一片葱郁的松柏包围着一座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时的石像,激昂的神态,扬起的手臂,使人想到了革命胜利的愉悦。
在参观景色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运动。西柏坡的北边是青山,另外三面都有柏坡湖环绕,大家可以爬山、游泳、钓鱼、划船,痛痛快快玩个够。
5.西柏坡的革命精神的精髓是什么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正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正确地分析敌情、我情、友情,适时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胜利后的形势,提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前方打老蒋,后方搞土改、建政权等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总之,实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导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