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

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


1.天性与教养,哪个更重要

读书周刊:您这么说,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在他们看来,承认基因的差异会导致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导致人们对某些特殊人群的漠视。

史蒂芬·平克:是的。就像我在《白板》中解释的,人性理论在20世纪富有争议,因为很多学者想否认人性的存在,他们坚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块白板,父母、社会和文化在这块白板上书写。

他们之所以否认,并非出于科学性,而是觉得这暗示了人的行为是不能改变的。换句话说,如果人类有诸如嫉妒心、控制欲、复仇欲和淫欲的丑陋动机,那么想要世界变得更好就是不可能的。而我认为,即使我们有一些令人不悦的动机,但人性是复杂的,它也包含着我们“善良天使”的一面,能够中和那些丑陋的动机。

读书周刊:2005年,哈佛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一次发言中提到,大学教授中男女比例悬殊有可能是因为男女天赋和兴趣不同,引发轩然大波,而您却站出来为他辩护。

史蒂芬·平克:我认为萨默斯不过是提出了一个假说,猜想两性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大学里这样的假说应该接受验证,而不是遭到嘲笑。

事实上,我在《白板》中也已提出:人并非生来一张白纸,只靠后天的环境和经历来塑造;人天生携带着演化留给我们的倾向,甚至男女天生也有所区别。承认与研究这种区别,才能更好地发挥两性各自的优势,这与性别歧视无关。 人类的思想与行为,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史蒂芬·平克于2002年出版的专著《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于近日引进国内,在这本畅销不衰的经典作品中,史蒂芬·平克从认知神经科学、行为遗传学和进化心理学等领域收集了大量科学证据,对人类心智的起源进行了科学论证。

至此,平克的“语言与人性”四部曲——《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与《白板》,全部有了中文版,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关于天性与教养,平克这位在“当代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名列第三的语言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究竟是怎么看的。

婴儿并非“白板”一块

读书周刊:中国古典《三字经》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您如何看待这句话?

史蒂芬·平克:我在《白板》一书中提到过这句话。

在我看来,这句话大体是正确的:普遍的人性是存在的,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动机以及学习与理解的机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全是或者几乎全是学习的产物。

但也有不认同的部分。我认为,同一种文化内的不同个体有更细小的、量化的差异——有的人比他人更善良、更聪明或更冷静,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基因不同。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