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京大屠杀 主要内容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陷落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
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
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日期与地点:在南京审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时,亲历“南京大屠杀” ,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梅奇牧师(返美后任耶鲁大学驻校牧师)、贝德士教授(金陵大学历史教授,后任该校副校长,返美后任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 及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出庭作证。
贝德士说∶“南京失陷后在两礼拜半到三礼拜的期间恐怖达于极点,从第六礼拜到第七礼拜的期间恐怖是严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司库和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迈士也对南京审判法庭说∶“在最初的六个礼拜中,曾每天提出两次抗议。”
于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才有“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20万人以上” 的裁定。据此,学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杀”只为期六个星期。
“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六个星期,虽然这六个星期的屠杀最为严重。 如果我们需要确切说明“南京大屠杀”的最严重阶段,那应该是从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
两天后,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复南京秩序。尽管有松井上将和天谷少将的允诺,日军在南京的屠杀、奸淫、掠夺、放火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当时纳粹德国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乔治·罗森于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发往柏林外交部的电报还说∶“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于3月4日的电报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几天南京及其周围的形势已有些稳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数量上已有减少,但在性质上没有变化。”
罗森还提到直到他动笔写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还看不到一家中国商店 。史迈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战祸写真》中说,南京市区在1938年3月份,有许多大门还是封着的。
再有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当时留在南京在德国大使馆工作,其遗稿中记有“一个日本兵于三月十九日在美国教会院内强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报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国人所作之记述。
南京失陷后未及逃出的野战救护处处长金诵盘及其科长蒋公谷两 位医生于1938年2月15日搭美侨李格斯的汽车作南京陷后对市区的首次巡示 ,蒋氏于其《陷京三月记》有如下之记载∶“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敌兵外,绝对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我们不忍再看。” 蒋介石的卫队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郭岐营长于南京沦陷后三个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泪录》,连载于1938年8月之《西京平报》。
战后,郭在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出庭作证,对质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为“南京大屠杀”的疯狂刽子手。郭写到∶“有人说兽兵刚进来头三天总是放枪奸淫烧杀的……结果过了一礼拜不见停止,过了三个月仍不见停止!”另一位教导总队的士兵营长钮先铭,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抗战开始时,正肄业法国军校,当即遄返报国。
南京陷敌后,钮落发为僧,潜居八个月始逃出南京,现仍健在并息影于美国洛杉矶。在其所著之《还俗记》中,描述他化装和尚搭京沪 火车脱险,在车厢内的情景∶“当时京沪沦陷已半载有余了,日军为了确保他们的统治权,宪兵当然已不便在公共场所明目张胆地杀人,……在鬼子宪兵监视下,我不敢过分地东张西望;因此我又收回了我的视线,闭上眼帘,一只手搓着颈项上所挂的佛珠子,以作念佛状 。”
一位文化人李克痕于南京城西乡村躲避两个多月后,于1938年3月初入。
2.南京大屠杀大概内容发生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历史背景,有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军事与外交等各个角度去考察。
但是,其中与南京大屠杀有直接联系的背景,似应为日本的侵略、暴行和中国的贫弱、斗争。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贫穷、落后招致侵略、暴行,侵略、暴行必然引起反抗、斗争,并且互相反复影响,直至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格局和环境之下,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治维新后、1874年出兵进犯台湾事件。
这年5月,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2000余人的部队,赴台“讨蕃抚民”。台湾南部18蕃社的土著居民奋起抵抗,牡丹社酋长阿禄父子阵亡;四林格的三兄弟率蕃社青年英勇作战,遭日军捕杀。
经两月作战,日军终将各社降服。日本占领军纵火焚烧土著居民房屋,进行野蛮杀戮。
日本军医落合泰藏曾亲见“凯旋士兵,获得首级十二个,把他们的头发缚在青竹上,意气扬扬地挑着回来”〔①〕。10月末,对外防御无备、对日本军事强盛一无所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中日北京专条》;再经一系列阴谋步骤,日本政府终于在1879年4月,单方面强行改琉球为日本的冲绳县,公然将琉球吞并。
在1894年由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首以1.5万人分4路攻占平壤及朝鲜全境,继经黄海海战,控制了黄海、渤海制海权,后又攻占旅顺和辽东半岛,并使清政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侵略军在占领旅顺后,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杀。
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从东杀到西,从城里杀到城外。通天街与四十八间房两条街道,几乎全被尸体塞满。
仅据当时抬尸队统计的数字,死难者即达18000多人〔②〕。1895年4月,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赔偿军费2万万两白银,开设一批通商口岸。
中国虽然战败,但许多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歌可泣。在黄海海战中,中国水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战舰重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向敌舰撞去,不幸中鱼雷沉毁,全舰250人壮烈牺牲。
清军提督丁汝昌在威海海面自杀殉国。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日军参战人数达2.2万多人,居八国之首。
狂热好战的日军在进攻大沽炮台的战斗中,冲锋陷阵,首先攻入西北炮台,海军中佐服部雄吉当场战死;在攻击天津的战斗中,日军司令福岛安正实际上担任了联军总指挥的角色,指挥部队轰开南门,并由日军首先攻入城内。为了反击日、俄等8个帝国主义的侵略,部分清军与义和团群众同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阵亡;仅6月13日夜进攻天津租界一战,义和团群众即牺牲2000余人,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打击下,“八国联军”一役日本侵略军共伤亡1282人,占联军伤亡总数的37.6%〔③〕。日本侵略军在攻占京津地区后,大肆烧杀淫掠,仅在天津郊区纪家庄一地,即屠杀了2000多居民;在京津地区共抢劫白银500余万两〔④〕。
日本并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使馆区驻军的权利,获得“庚子赔款”3400余万两白银。 1928年4月,日本政府利用中国国内国共分裂、军阀割据、政治不统一的复杂局势,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山东,进占济南,并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日本侵略军将国民党战地委员会外交处长兼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施以割耳、割鼻等酷刑,并将蔡公时与大部工作人员枪杀。与此同时,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军民,或以煤油灌鼻后再烧死,或以烧红钢针穿刺手心、脚心,或将俘虏倒悬树上活剐,或在井水、食品中投毒。
据统计,在5月3日前后,日军以刀刺、枪杀、炮击、活埋等残暴手段,共杀死中国军民6123人、伤1700人;通过焚烧、毁坏和抢劫,共造成中国同胞财产损失2957.5万元〔⑤〕。惨案发生前后,济南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中国政府官员蔡公时,虽被日军割去耳、鼻,犹怒斥其暴行,遂再遭割舌、挖眼之刑,直至壮烈牺牲,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济南守军不顾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奋起自卫,“殊死抵抗”;其中西北城炮台与城北赵家角楼一带士兵“英勇奋战尤烈”,连续击退日军10次波浪式冲锋,使敌“终未越雷池一步”〔⑥〕。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国内国共两军鏖战不息、国力贫弱之机,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发起进攻。在国民政府“不抵抗”方针下,东三省迅即失陷。
日军在攻占东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仅杀人一项,即有枪杀、刺杀、刀铡、活埋、火烧、电磨、狗咬等多种残忍手段。
据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报道,自“九·一八”事变发生至1932年底,即有23662名中国军民被屠杀;事变中,中国官方损失达178亿元,公私总损失不下200亿元〔⑦〕。日本侵略军对东北的强占和所犯暴行,激起了东北和全国军民的强烈愤慨。
一批东北军爱国官兵,违抗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予敌以有力打击。东北军民组成东北义勇军,总兵力曾达几十万人。
3.南京大屠杀的简短故事金茂芝,1928年2月2日生。
1937年冬,日军将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十几名男村民押解到一处小水库边进行集体屠杀。父亲金兆坤在之前和日军争辩时被砍断胳膊。
这一年的冬天,金茂芝多次目睹日军杀害无辜的中国百姓。易兰英,1926年5月4日生。
日军攻破南京时,易兰英和姐姐从南京市升州路老坊巷搬到五条巷的难民区,她俩在难民区躲过一次日本兵寻找“花姑娘”的遭遇。曾亲眼看到日本兵将一名穿衬衫、吃早饭小伙子用刺刀戳死,易兰英自己被一个日本军官打掉一颗门牙。
还曾亲眼看到一队日本兵到各户搜查,将七八十名青壮年男子绑走。石秀英,1926年10月26日生。
1937年冬,日军进城三天后,石秀英父亲出门再也没回来,后来在一堆被日本人屠杀的死人堆中找到身中三刀而亡的父亲。石秀英的大哥石坤宝被日军抓上卡车拉走后失踪。
4.叙述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内容1937年12月初,日军的华东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向南京大举进犯,在日军向南京进犯的过程中,日军沿途暴行不断,烧杀淫掠,犯下了累累暴行。
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南京沦陷。根据日军的资料记载,日军从乌龙山炮台和幕府山炮台这一带俘虏了近两万中国俘虏,从12月16日开始,日军分批把这些俘虏押解到长江边,用机枪扫射。
日军在城内外大肆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的同时,一些三五成群毫无军纪可言的日本士兵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四处游荡,随意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纵火焚烧,给南京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扩展资料南京大屠杀发生的两个直接原因一、日寇侵略者方面日寇妄图全面侵占与灭亡中国,强势武力征服全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日寇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吹得满世界皆知,但是在前几个月淞沪会战中,仅在上海地区作战,日寇就打了近三个月,终由中国军队的主动撤离才结束,日寇军方在日本法西斯内颜面尽失,在世界面前被再次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此,作为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会战显得极为重要的一环,日寇不但要挽回面子,还想彻底击垮蒋介石政府、中国军队与中国人民抗日精神。所以,日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全面屠城计划,即在南京实行全面屠杀与清剿计划,要杀死所有在南京的中国活人,特别士兵、南京居民一律杀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二、蒋介石政府懦弱无能南京保卫战发生前,蒋介石政府的高级军事会议成员大多数人已互表明南京在日寇强攻之下,是难以守卫保卫的,应当有计划尽快组织撤离。唯有蒋介石与唐生智认为要守,唐生智被委防守司令,统管全面战事,还公开声明要带领官兵与首都共存亡,蒋也要求守卫作战二个月。
在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的全面撤退通知后,唐的无能与懦弱显得更加突出,没有成形的组织与没有计划,一下令撤退就是全盘大乱的大逃亡大逃跑。所以,日寇犹如进入无人之地,俘获大批国军官兵,15万国军,被俘总数有近三分一半,还有大量百姓没有疏散,他们都成为日寇活的战利品,成为日寇屠城的对象与靶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5.南京大屠杀资料300字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个人观点:1. 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攻克南京,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的首都,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由于日本在战争中是侵略者,不需要维护什么亲民的形象,因此高层会纵容基层军官和士兵尽情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抢劫、强奸、杀人。
2. 有说法认为,南京沦陷后,许多士兵将武器军服一扔,混入平民,日本人无法区分。而混迹在平民中的士兵是非常可怕的,一旦有人组织就会立即组成强大的反抗武装。
因此日军进行了有组织、有步骤、大规模的屠杀。3. 大屠杀可以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
不论如何宣传中国人顽强、不惧强敌,在残酷的杀戮面前,相当数量的,只要不是处于热血贲张的年龄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小老百姓,还是会选择老老实实地去做良民。意志强一些的,可能会为抵抗斗争做悄悄做些帮助,而意志弱一些的,可能就做了汉奸。
另外,也可以削弱其它战略重镇的抵抗意志。4. 与纳粹仇视犹太人类似,当时的日本对中国人也有一定的蔑视倾向,认为劣等民族应当被消灭。
5. 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人”的重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烈,在“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死个万把人简直太司空见惯了,不像现在这样死个几百人就要举国哀悼,因此三十万人的屠杀数量在侵略军眼里并不是什么需要三四而后行的事情。---------------------------------------总之,历史已经过去,仇恨解决不了问题,“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自己强大了自然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6.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100字左右)急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扩展资料:坐落在南京江东门街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正是当年日军对南京平民进行集体屠杀的地点之一。纪念馆中的灯光并不明亮,并以黑色的内墙作为陈列的背景,然而与纪念馆中展示的各种日军暴行相比,就连黑色都显得太明亮了些。
1937年12月2日,正当日军开始进攻南京时,日本大本营任命日本天皇裕仁的“皇叔”、朝香宫鸠彦王以陆军中将衔接替松井职务。5日,朝香宫抵达南京前线司令部,责令部下尽快攻陷南京。
12日南京沦陷前,朝香宫发出了一连串由他本人亲自盖章签署的命令:“杀掉全部俘虏。”在这样的命令下,进入南京城的日军,除了对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外,还随时随地任意杀戮南京居民,甚至还出现了“杀人竞赛”。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
这些遇难的中国人中,有未能及时撤退的中国军人,也有淞沪战争后流离失所逃到南京的战争难民,更有许多开战后未能及时疏散的南京本地居民。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尸体蔽江,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
14日,日军在汉西门外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岸尸体纵横。15日夜,被日军俘虏的南京军民9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集体屠杀。
除9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人。
17日,日军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我同胞3000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江中”。
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的日军一道进城,在城内待了四天,目击日军无数暴行。”
“十二月十三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二十五公尺宽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冲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腹部刺去。
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我站在那里,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京大屠杀:人类历史黑暗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