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大学生法律常识选择题

大学生法律常识选择题


1.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B 赵某之妻提出离婚,赵坚决反对,并与其好友高某商量对策。高某说,想办法把她脸弄伤,让她不能再嫁人。于是两人合谋买了一瓶强酸装入喷雾器内,并约定某晚一起去赵妻娘家,毁其妻的容貌。当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约未去,赵独自一人毁了其妻的容貌。赵某与高某构成共同犯罪

C 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欲独吞此款,对李讲该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张、李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由甲提供一辆三轮车。届时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

B.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这两道题是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当时给的答案是:

第一题D 【解析】由定义可知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A项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项没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故答案为D。

第二题A 【解析】由定义可知犯罪预备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尚未实施。B、C、D项全为已经着手实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项中的犯罪虽然也已经实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备的作用,并没有参与犯罪的实施过程。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讲,这个答案有待商榷。

个人认为应该是:

第一题:BD

第二题:C

A项中四人构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构成犯罪既遂,甲不单独成立其他犯罪形态,即甲与其他三人一起构成犯罪既遂;B项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构成犯罪未遂;C项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即“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所以,甲不构成犯罪未遂,而是构成犯罪预备,或者说是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D项中甲已实施了犯罪行为,构成犯罪过程中的犯罪中止。

2.找几道有关测法律意识的选择题,大家帮帮忙,不闲少,有就给分

1、我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 )。

A.经过外国审判的 B.回国后立即自首的 C.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3、丁某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连续撞倒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造成其中的一个骑车人死亡。 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丁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丁某对此结果( )。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5、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花房的花被盗,在花房四周架设电网。

某日晚, 乙偷花时不慎触电身亡。甲对该结果所持主观心理态度属(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过失 D.疏忽大意过失 6、下列对刑事责任年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不满16周岁的人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第二轮)· 第二轮第 1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宪法对我国(A )的 规定。 A 国体 B 政体 C 国家结构形式 D 国家体系 · 第二轮第 2 题: (A)的中国公民不具有选举权。

A 未满十八周岁 B 被劳动教养 C 患精神病 D 被判刑 · 第二轮第 3 题: 刘某和王某是中学同学。一日两人因一点小纠纷吵了起来,进而王某动手打了刘某一顿,打完后,王某转身就走了, 刘某十分愤怒,顺手抄起一把铁锹朝着王某的后背拍了下去,致使王某当场死亡。

本案中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BCD)。 A 正当防卫 B 防卫过当 C 过失杀人 D 故意杀人 · 第二轮第 4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权利义务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C)。

A 纳税 B 劳动 C 受教育 D 服兵役 · 第二轮第 5 题: 王某是师范专业的中专毕业生,他可取得(AC)资格。 A 小学教师 B 初级中学教师 C 幼儿园教师 D 中专教师 · 第二轮第 6 题: 某学校初三班主任为了使同学们集中精力学习,在班上宣布了一条规定:本班同学的个人信件均应向班长报告主要内 容,否则,班长或班主任有权暂扣或开拆,违者将受到点名批评。

请问,该规定侵犯了(A)权利。 A 隐私 B 人格尊严 C 名誉 D 荣誉 · 第二轮第 7 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第二轮第 8 题: 李某在自家菜地非法种植罂栗 450 株,其所在地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罚,正确的有(BCD)。 A 刑事拘留 B 对所种 450 株罂栗强制铲除 C 行政拘留 10 天 D 处 2000 元罚款 · 第二轮第 9 题: 社会青年唐某于 2003 年 2 月 1 日斗殴,违反了治安管理,在以下哪个期限之后,公安机关若没发现,可不再处罚 (D )。

A 2003 年 2 月 15 日 B 2003 年 3 月 1 日 C 2003 年 5 月 1 日 D 2003 年 8 月 1 日· 第二轮第 10 题: 下列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可以不承担责任的是(ABC)。 A 浙江沿海某地突发台风,造成五名初中生死亡 B 学生甲在家中模仿电视中的江湖义气,自断一根手指 C 某中学上体育课,学生甲从单杠上摔下导致大腿骨折 D 暑假期间,两名学生结伴游玩,遇车祸造成轻伤 · 第二轮第 11 题: 小学生刘某在课间休息时突发急病,班主任张某以为是中暑,嘱他伏案休息一会就行了。

十五分钟后刘某昏迷,送 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对刘某的死(B)。

A1 学校不应。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