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癸酉日怎么读的,拼音怎么打
癸酉日怎么读的,拼音怎么打
请看下面癸酉日的拼音与解释:
guǐ yǒu rì
癸酉日
癸酉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十天。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共60对组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据说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目前已确切知道的,有文献可考的开始时间是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癸酉日的前一天是壬申日,后一天是甲戌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癸属阴之水,地支之酉属阴之金,是金水相生。癸酉日的纳音五行为剑锋金。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也是中国古代术数的基础,如《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等。
2.生僻字大全加拼音注解 飍靐飝朤淼馫灥淼鬅嫈麍鮺矆奤飍拼音:xiū
释义:惊跑的样子。
靐拼音:bìng
释义:〔~~〕雷声。
飝拼音:fēi
释义:义未详。
朤拼音:lǎng
释义:古同“朗”。
淼拼音:miǎo
释义:同“渺”。
馫拼音:xīn
释义:古同“馨”。
灥拼音:xún、quán、quàn
释义:[xún]:三泉。 [quán]:古同“泉”。 [quàn]:下雨而泉水出。
淼拼音:miǎo
释义:同“渺”。
朤拼音:lǎng
释义:古同“朗”。
嫈拼音:yīng
释义:1.小心的样子。2.〔~嫇(míngㄇㄧㄥˊ)〕娇羞貌。如““春游轹靃靡,彩伴飒嫈嫇。”3.好。
麍拼音:liú
释义:古书上说的一种鹿类动物。
鮺拼音:zhǎ
释义:1.古同“鮓”。2.金鱼藻一类的水草,鱼喜欢在上产卵。
矆拼音:huò、yuè
释义:[huò]:1.〔~睒(shǎn)〕闪烁,如“~~无度。”2.惊视。 [yuè]:远视。
奤拼音:hǎ、pò、tǎi
释义:[hǎ]:地名用字。 [pò]:脸庞大。 [tǎi]:〔~子〕a.中国一些地方对身躯肥大,行动笨拙的人的谑称。b.中国旧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贬称。
3.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读音是什么子时:0-2点;
丑时:2-4点;
寅时:4-6点;(“银”的读音)
卯时:6-8点;(“猫”的读音三声)
辰时:8-10点;
巳时:10-12点;(“四”的读音)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有”的读音)
戌时:20-22点;(“需”的读音)
亥时:22-24点。(“害”的读音)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4.中国古代的注音反切,训读。比如《通鉴》以及史书的注释都是这样的。
----
补充:
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音。第一个字(反切上字)注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注 韵母和声调。例如:酒子酉切。子声母为精母,酉韵母为有韵,声调为上声,故酒精声酉韵上声。因为古代的发音和现代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把当时的反切发音出来。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