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本体怎么用

本体怎么用


1.本体是什么意思

本体 [ běn tǐ ] :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辩证唯物主义否认现象和本体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只有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机器、工程等的主要部分。

详细释义

1、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曰:‘虽琱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 邹鲁 《中国同盟会》:“军事用票发行之后,流通世面,与实银同一使用。然其本体无真价,不过代表实银。”

2、原来的体制、格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余按 周处 此志……更为失志记之本体,差实録之常经矣。”

3、主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4、引申为根本的。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这段话真是简单扼要,说出了今天的文学的本体问题。”

5、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

《大日经》卷七:“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惟二公暂入轮回,旋归本体,无故现此泡影,则不可以理推。”

扩展资料

造句:

(1)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 我曾经看到有人描写父爱“父爱如山”。以前的我根本体会不到父爱。其实父爱真是严肃的,他只是不会表达。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宝贝。”类似肉麻的话。当我想要什么时,他都会努力的满足我。

(3) 在人类生活中,时间刹那而过,它的本体是处于一个流动状态中,知觉是昏钝的,整个肉体的构成是易腐朽的,灵魂是一个疾转之物,运气是很难预料的,名望是缺乏见识的东西。

(4) 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5) 但不是本体论存在的本质扩展。

2.什么是本体什么

“本体”是‘本’和‘体’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的汉语复合词。‘本’字的基本含义是植物的根,‘本’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本源或来源。‘体’字的基本含义是人的身体,‘体’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身体或形体。“本体”这个汉语复合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含义是事物的主体或自身,事物的来源或根源。

二十世纪初,有学者用“本体”这个汉语词翻译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从此,“本体”一词成为了一个哲学名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界用“本体”这个词表述和界定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这个事物,于是,“本体”一词又成为了一个计算机科学的名词。

本体(Ontology)是一个概念框架,给出一套词汇标识一套概念,这些词汇就是术语。本体本身也需要标识,比如我们说”物理学“,物理学这三个字就标识了本体。对于本体这个形而上学的东西读者没必要纠结,只需知道在数据交换平台中计算机是使用编码来标识本体的就可以了。如”JS(教师)”标识一个本体,“XS(学生)”标识一个本体,在教师本体概念框架下“性别”指的是教师的性别,而在学生本体概念框架下“性别”指的是学生的性别,再比如:在教师本体框架下有“所教学科”这样的概念但在学生本体下没有,而在学生本体下会有“家长联系电话”这样的概念但在教师本体下没有。

3.求教正版本体如何用盗版dlc

2;

4,DLC普遍都是另一个剧情版本,主体剧情是主人公科尔沃剧情,也可称“追加内容包“、后续可内容:Downloadable Content (可内容)、大型单机基本上都有DLC,通关后可以下DLC里面的主角是达乌德(Daud),比如我玩的羞辱,但与主体游戏内容相关联,

DLC,可以让玩家体验更多的系列游戏内容;

3,里面有一个反派刺客大师“达乌德(Daud)”,

DLC是指游戏本体额外附加的分支内容,进入方式也是从主体游戏进、DLC需要单独1、你显示“无可用DLC”顾名思义就是还没有任何额外游戏内容

4.本体是什么

本体论(ontology):表述哲学理论的术语。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本体”一词来自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ontos(存在物)。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1547一1628)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本体论”一词,将其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现代西方的一些哲学流派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谈论世界存在及其性质,它们把本体论同认识论和逻辑学相分离,并把它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础或独立分支。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巴门尼德提出了唯一不变的本原“存在”,使关于存在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实体,而实体或本体的问题是关于本质、共相和个体事物的问题。他认为研究实体或本体的哲学是高于其他一切科学的第一哲学。从此,本体论的研究转入探讨本质与现象、共相与殊相、一般与个别等的关系。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笛卡尔首先把研究实体或本体的第一哲学叫做“形而上学的本体论”。17~18世纪,莱布尼茨及其继承者沃尔夫试图通过纯粹抽象的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即独立的本体论体系。沃尔夫把一般、晋遍看作是脱离个别、单一而独立存在的本质和原因。康德一方面认为建立抽象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不可能,本体论要强研究的只能是事物的普遍性质及物质的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又用与认识论相割裂的、先验的哲学体系来代替本体论。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提出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原则,并从纯存在的概念出发构造了存在自身辩证发展的逻辑体系。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但也有些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的“批判本体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且往往同错误的社会观点相联系,为宗教哲学所支持。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的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大体可分为三类:(1)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如“气”;(2)抽象的概念或原则,如“无”、“理”;(3)主观精神,如“心”。这三种观点分别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有些学者用“本体论”一词专指那种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找物质世界存在依据的唯心主义学说,如魏晋时期王弼的贵无论。

5.什么是本体论

大体上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扩展资料:

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说“是”,动词“是”有许多种用法,因此是易于混淆的,所以有许多种存在。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

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