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消炎药怎么用

消炎药怎么用


1.如何正确使用消炎药

人们最常用的药物恐怕就是消炎药了。其实,未经医生指导而使用的消炎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适当的。这种不恰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没有必要地使用了消炎药.;其二是虽有炎症,但所用药种类不当。

人们自己最常使用消炎药的疾病是感冒。人们对感冒这个疾病的了解模糊不清,把很多类似的病,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混称为感冒。而大家却没有认识真正的感冒是由病毒所致,而抗菌素对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消炎药不能治疗感冒。除感冒以外在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病痛或不适时,许多人也滥用消炎药治疗。

不要以为消炎药吃了即使无效也不要紧,大不了是浪费一点钱。其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而且还有过敏的可能(消炎药物是过敏发生率最高的一类药),应过敏导致死亡的例子决非罕见。

总之,要正确使用好消炎药,病人必须根据自己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消炎药,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才叫对症下药。

消炎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消炎药是老百姓对抗感染药的俗称,在中国抗感染药是用量最大的药物。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时至今日,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人类并没有征服感染性疾病,相反,病情变得更为凶险、复杂,治疗难度加大。因此,掌握一定的相关用药常识,对于自我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从所治疗的疾病上,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抗细菌药物。

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分类

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品种很多,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等。就其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抱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2.消炎药怎么吃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药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很多人只要症状消除了之后,就自行停药。对于一般的药物来说,需要时才吃这种作法是正确的,但若对抗生素也采用这种方法的话,您可能就在无形中种下了抗药性的祸根。

举例来说:有些人得了感冒

"抗药性"指的因抗生素(消炎药)这类的药物不当的使用,使此种药物在体内再也无法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抗生素主要是拿来对付各种细菌感染

但是若是当体内的细菌还未消灭完全即停止服药,体内的残存的细菌会继续变形,产生对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以后再使用相同的药物,即对他们没有效力,就产生对此种药物的抗药性。

此外,抗生素随着对抗细菌的等级也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决的却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两三种不同代的抗生素连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后抗生素的无效。

1.使用每种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如果是每六个小时服用一次的药物,通常药袋外会注明一天四次,三餐饭后加上睡前,千万不要擅自改变服药时间,以免因为时间间隔太近造成药物在血中浓度太浓,易造成肠胃不适等的副作用,时间间隔太远,则血中药物浓度不够,使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反扑

2.抗生素最忌讳断断续续的吃,有些人今天有症状今天吃,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记吃就不吃,这样最容易产生抗药性,不但吃下去的药对细菌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帮助细菌的转型与变性,等日后再用同等的药已经无法产生作用了。

3.抗生素最少连续吃满四天,即使症状都消除了,还是要继续吃,如果能吃满七天是最保险的做法,才可以完全确定此波的细菌已经完全被消灭。但现在因为健保的关系一般的感冒、发炎一次最多开三天的药,不过通常医师也会预约下次看诊的日期,主要是确定愈后的状况;可是一般的人常常因为不到两天病就好了,自然就忽略了返诊,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细菌没有被完全扑杀,它只是被短暂的药物压制住,等到下次再有细菌感染时,同样的药物可能就无法对它产生作用了。

4.在任何细菌感染还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都千万不要自行到药房买药或配药。因为如果你事先在药房买了抗生素吃了未见起色再去看医生,医生因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生素是属于第几代的(通常医生都不会问、民众自己也不知道),就在这种情形下前一种抗生素还没把细菌杀完全又服用另一种抗生素,可能日后对这两种抗生素都会产生抗药性。

3.家中的消炎药,有没有什么妙用

消炎药与抗菌药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消炎药只是人们的一种“俗称”,一般医学上所指的消炎药是解热镇痛抗炎药,这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布洛芬等。除扑热息痛

这一类,其他的大都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说,它们是针对无菌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的,是对症治疗药物。抗菌药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老百姓所说的消炎药,大多是指抗菌药。但事实上,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不同的两类药物。人们通常所用的抗菌药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细菌,有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有的则能杀灭病原菌。

抗菌药的种类很多,常用于临床的有200多种。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氯霉素类(如氯霉素),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正是抗菌药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许是人们对这些“抗菌药”太过熟悉,加上其中的很多药可以在药房或药店直接买到,就出现了滥用现象,而造成细菌耐药性发生以及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根据药物本身性质使用抗菌药。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宜用抗菌药。

消炎药没听说还分中西的

倒是有的中药有抗菌作用

中医专家分析指出,中药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理,有的是通过直接杀菌、抑菌、抗病毒而发挥抗感染作用,更多的则是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等作用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而部分具有抗菌消炎功能的中成药品种由于购买无需医生处方、价格相对实惠、购买服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青睐。专家提醒,选择抗菌消炎中成药至少注意以下两点:

应选择有信誉的知名品牌

在病症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知名产品,部分属于独家生产,其疗效确切,品牌形象及内涵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如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即属于独家品牌,源于清代医学名书《疡医大全》,自古便作为清热消炎的口腔咽喉良药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三金片、复方红根草片,则因腹泻、痢疾等方面的针对性功效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部分抗菌消炎普药如穿心莲片、板蓝根和清火栀麦片等,属于生产企业众多的普药,市场上良莠不齐,一些小厂家、小企业生产的同类品种有的甚至未有合法生产手续,且在组方成分中搀杂了许多低成本药材,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因此,需慎重选择知名企业生产的普药品种。

抗菌消炎中成药不应频繁更换

患者最好不要频繁更换抗菌药。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的疗效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量是否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对这些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如果一定要换药,也要先观察三天,因为,药品起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合理用药最为重要。以上几点仅供参考,如果第一次服用药物,建议患者咨询药店药师或者医生。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