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小学生进行紧急避险的安全教育活动,你是主要负责人,怎么做
是计划组织类。
但是如果只按事前、事中、事后的步骤来说,很容易模式化。应该稍加变化。
本人答题:导语:(省略若干)第一,明确活动的主题。这是一次校园安全教育,旨在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师生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时的处理能力,因此必须明确。
第二,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方案中,除了要明确方案的时间等常规要素外,还要要明确活动的内容、方式等。
如活动内容,这次的安全教育活动需要涵括师生的消防急救知识、火灾急救知识和地震急救知识等常规的紧急避险知识、活动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既通过校园海报宣传,图文并茂,又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和自救常识,同时还可以举行一次演习,以真正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意识和能力。第三,活动方案制定后,交领导审批。
通过后,严格按方案的内容开展活动。作为负责人,必须全程跟踪,处理并记录紧急突发事件。
第四,活动后(略,大概就是提交文字报告、反思不足、总结经验等)总之,(再自己加几句废话,就好了。)本题回答完毕。
2.全国中小学生应急避险知识竞赛试题天津市中学生“应急避险及自我保护”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中学生“应急避险及自我保护”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中学生"应急避险及自我保护"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时间:45分钟)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在户外遇到地震,应选择开阔地段( )或( ),不要在( )( )上停留。
2、遇到火场,紧急避险的行为准则是:逃离火场不要( ),不能贸然( ),不能乘( ),不要参加火灾的( )。
3、遇到煤气( )的病人,要迅速将其抬到( )地点,松开( )裤带。
4、生活中不要追求食用奇特怪异的( ),因为其成分不明,容易发生( )现象。
5、乘车时如果意识到即将发生以外,应尽量将双腿曲至( ),并用双臂护住( )。
6、发现自己处于被毒气污染的环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屏住呼吸,用( )或其他简易物品( )口鼻,并判断风向沿( )风方向迅速离开。
7、"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操作方法是:用手捏住病人的( ),深呼吸后用嘴( )病人的嘴,缓慢持续吹气。
8、发现出血现象后自救互救的方法有( )法、( )法、( )法、( )法。
9、被蜂蛰以后应把( )挑出,但不要挤压( )。
10、为预防在高温天气中暑,一要避免做( )和长时间在太阳下( ),二要多饮用清凉( ),三要穿宽松、吸汗的( )。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在( )内打" √ ",错误的打"* "。共30分,每题3分。
1、在户外躲避雷雨,站着和蹲着都一样。( )
2、小刘家的保险丝坏了,他准备用铜丝代替。( )
3、烟雾毒气是火场中的"隐形杀手",穿越烟雾区时要屏住呼吸,弯腰快走。( )
4、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非典型性肺炎。( )
5、乘坐飞机如果遇到意外,不能惊慌失措,在机舱内随意走动,要服从乘务人员的指挥。( )
6、看到同伴溺水一般情况下不要进行水中救护。( )
7、在拥挤的人流中,小明看到自己的鞋带开了,就赶紧蹲下系鞋带。( )
8、不单独与不认识的人外出或独处,不给居心叵测的人以作案的机会。( )
9、拨打"110"时,应把受到暴力威胁的过程说的越细越好。( )
10、为方便洗澡,燃气热水器可以安装在卫生间。( )
3.小学生紧急呼救常识一、足踝扭伤急救法
1、轻度足踝扭伤,应先冷敷患处,24小时后改用热敷,用绷带缠住足踝,把脚垫高,即可减轻症状。
二、触电急救法
①迅速切断电源。
②一时找不到闸门,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砍断电线。
③立即将触电者抬到通风处,解开衣扣、裤带,若呼吸停止,必须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将其送附近医院急救。
④可用盐水或凡士林纱布包扎局部烧伤处。
三、动脉出血急救法
①小动脉出血,伤口不大,可用消毒棉花敷在伤口上,加压包扎,一般就能止眩
②出血不止时,可将伤肢抬高,减慢血流的速度,协助止眩
③四肢出血严重时,可将止血带扎在伤口的上端,扎前应先垫上毛巾或布片,然后每隔半小时必须放松1次,绑扎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两小时,以免肢体缺血坏死。作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四、儿童抽风急救法
1、发现小儿抽风,不宜惊慌失措,乱摇患儿,以致加重病情,不要灌水喂汤,以免吸入气管。应打开窗户,解开患儿上衣让呼吸通畅。将筷子用布包裹塞入患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咬破舌头。发高烧引起的抽风,可用毛巾蘸冷水敷于额部。详细记录抽风的时间、症状,立即送医院治疗。
五、狗咬伤急救法
被狗咬伤后,应在伤口上下5厘米处用布带勒紧,用吸奶器将污血吸出,然后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咬人的狗应加隔离,一旦确诊为携带狂犬病毒,应即处死。
4.紧急避险知识有哪些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其成立的要件有: 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如洪水、地震等;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如飞机故障、油库自燃等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等。
如果实际并不存在着危险,由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善意地误认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行了所谓紧急避险,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假想避险。假想避险的责任,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解决原则。
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正处在危险威胁之中,如不实行紧急避险,危险立即会转化为现实危害,使有关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否则就是避险不适时。例如,海上大风已过,已经不存在对航行的威胁,船长这时还命令把货物扔下海去,这就是避险不适时。
船长对由此而造成的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 3、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紧急避险是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
4、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行为人损害某一合法权益,必须是出于避免较大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的正当目的。
紧急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明确这一点,对于区分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危险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损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正当防卫。
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不同,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
5、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为有效避免危险而必须损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必须以“必要限度”为前提。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5.开学第一课紧急避险顺口溜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口诀)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 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 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 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 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 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 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 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 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露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
6.小学生急救常识一、休克 1 、定义及分类: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机能不全,导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细胞缺氧和重要器官损害而产生的综合病症。
主要表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潮凉、脉搏微弱、少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异常。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一般可分为一下几类 : (1)、创伤性休克:由于多种严重损伤如:骨折、大面积烧伤、挤压及战争创伤等引起组织器官广泛而严重破坏所致。
(2)、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失血如溃疡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或大量体液丧失如剧烈呕吐、腹泻等引起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所致。 (3)、感染中毒性休克:这类休克的发生主要与细菌的毒素作用有关,常见的疾病有大叶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产后感染等。
(4)、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而发生的休克,常见的急性心肌更塞,严重的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5)、过敏性休克:由于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2、抢救休克的原则 不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应及早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和器官的血量灌注。 (1)、尽快增加病人的血容量:采用输液、输血等药物,我们在第一现场人要做的就是让病人平躺,静静的等急救人员的到来。
(2)、尽快的提高和维持病人血压。 (3)、对过敏性休克可给予0.1%肾上腺素0.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并用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静脉滴注。 二、中暑的急救 1、症状:病人有头疼、头晕、口渴、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为中暑先兆症状;接下来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潮冷或干燥无汗,嗜睡、昏迷、体温高达40度,并有呕吐或惊厥,最后呼吸紧促、瞳孔光反射及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可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2、急救处理:对先兆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对重症者用冷水、冰水或酒精不断擦浴,同时用风扇吹风或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至38.5度左右;对危重病人应及时送往医院。三、电击伤的急救: 1、电击又称触电,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所致。
(或者雷击) 2 、症状:触电后马上失去知觉,皮肤有不同程度烧伤,头皮下有血肿,肌肉痉挛、惊厥。或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脉搏微弱、严重的直接死亡。
3 、急救处理:尽快脱离电源,迅速关闭电门;呼吸中枢麻痹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者应立即施行胸外按压.4、如有颅内压增高,可做腰椎穿刺。5、局部创面清创处理、包扎。
6、对症治疗。四、烧烫伤的处理 1、烧烫伤是由于火焰、热水、热气、热油或其他化学物品引起的烧伤、电烧伤、放射烧伤等,作用在身体表面所引起的损伤。
判断烧伤的轻重和选择治疗方法,首先根据烧伤面积及其深度。2、估计烧伤的深度 通常临床上用三度分类发:第一度烧伤,皮肤发红、烧灼疼,仅表皮浅曾烧伤,3---5天自愈。
第二度烧伤,可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两种。浅二度伤及真皮浅层,皮肤起水泡、水肿、疼痛,如不发生感染,一般在2周左右愈合,不留伤疤;深 二度及真皮深层,皮肤苍白带灰色,其中间有红斑,局部组织坏死,容易发生感染,一般3----4周,可留瘢痕。
三度烧伤,全部皮层坏死,甚至波及深部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皮肤颜色灰白、硬韧、失去弹性、感觉消失,表面干燥,2----3周后焦痂下液化,容易发生感染,愈合极慢,愈后引起严重瘢痕。3、症状:初期呻吟叫喊,有恐惧,精神紧张,重症时烦躁不安,严重的可进入休克状态。
4、急救处理:在现场急救中首先设法扑灭受伤者身上的火焰,组织伤员自救。可用棉被、毛毯等覆盖灭火。
或者用水浇灭,迅速脱去燃着的衣物,不能脱去的,及时用剪刀剪开,防止烧伤加重,然后用清洁的布单包裹伤部或全身,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救治;注射杜冷丁止疼;及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静脉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抗感染治疗;对症及创面处理。5、化学烧伤:简单一说,强酸 、强碱类、磷烧伤 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送医院急救。
五、骨折及挫伤扭伤的急救处理 1、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可有不正常的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以上三中,只要发现其中一 中,就可确诊。
2、急救:骨折急救处理目的,在于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伤肢。能安全迅速的运送医院,以便获得妥善处理。
一般处理:凡是有骨折可疑的学生要迅速通过简要的重点检查,了解伤情,一切动作要稳妥。创口包扎;妥善固定,固定可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转动而更多的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固定后立即止痛便与运输。
患肢可与木板或与健康的肢体绑在一起固定,千万不要随意搬动学生。
7.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护的常识(一)紧急呼救方法有哪几种? (1)大声呼喊。
在遇到火灾、爆炸、河堤缺口、山崩塌方、歹徒行凶等险情时、大声呼喊,往往可以使附近人员及时发现遇险者。 (2)在江河、湖泊、大海及山涧溪流,可用一种染色剂联络。
此种染色剂粉撒在水中呈蓝翠绿色,在阳光下发荧光,飞机可以在7公里以外看见。 (3)在开阔的草地、海滩、沙漠及雪地上,可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草割制成标志或将树枝、海草拼成一定标志,也可在雪地上踩出标志,与空中取得联络。
(4)夜间可使用火焰联络。烟火发出的火焰明亮异常;手电、油灯等虽可见距离不远,但使用时间长,也便于营救人员发现。
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青苔、树枝让其多冒烟,会更为醒目、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