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胡的最基本使用方法
坐姿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持弓(持弓的错误方法)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8、拉二胡时,弓不可向上翘起,这样会导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扩展资料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2.新买的二胡怎么用 松香怎么上现在较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来回的反复擦拭。
这样擦一次松香后至少能拉一个钟头。实践证明,刚"擦香"后奏出的琴声并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两三分钟后琴声才逐渐转为常态,擦香时,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断弓毛。
用了新的松香后几个小时,老的松香才会有效果。 没有松香,琴弓在琴弦上拉奏的时候就会发滑而不能发出声音。
用一点松香,弓毛会有一些粘性,拉奏的时候就会“抓住”琴弦让它震动以发出声音。松香买来的时候就是用布或小盒子包好的,他不但有粘性而且很硬,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很长时间,越硬的松香越容易碎。
一、将二胡调整到最佳状况 无论是专业的,或者是业余的二胡爱好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把得心应手的二胡。面对一把新买的二胡,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磨合。
在磨合期,最关键的是蟒皮的磨合。因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较硬、比较紧,需要通过不断地拉琴,使其纤维组织适应各种作用力的传导,引起琴皮的振动。
无论是内弦、外弦、高音区、低音区、长弓、短弓、重弓、轻弓、慢弓、快弓、顿弓、颤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练习。这样琴皮才能适应各种力度的变化,使琴皮的振动频率,在不同的音高点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够产生最佳的振动效果。
当琴皮的弹性处于最好的状况时,琴皮也就被完全‘振’开了,琴的声音就会越拉越好听。如果琴皮较厚、蒙的又紧,还需要用力度较大的弓法来磨合。
在磨合期间,要注意对所有音高点都要照顾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阶模进练习曲,有助于各音区的磨合。
由于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优于内弦,内弦高把位的按弦、音准、运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难度大。因此,应多注意内弦的训练。
我曾遇到过一把拉了30年的老二胡,外弦的音色很好,而内弦第二把位以上,噪音很大。一问琴主,他说基本上没怎么拉过内弦的高把位。
这说明他的内弦没有经过很好的磨合。内弦的磨合,除拉练习曲外,常拉一拉刘天华的《独弦操》,会有很大帮助。
一把新琴,琴皮与琴弦、琴码、琴轴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通过磨合,使其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
琴轴的松紧度,通过转动使其紧固,不跑弦;琴弦通过磨合,使其伸缩性达到稳定;琴码得底面要通过处理,中间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点,使其与琴皮的接触面,达到严丝合缝。 关于磨合的时间,与各人的基础和功力有很大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二胡高手,几个月或半年就可以了;中级程度,需要一年左右;初级程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仅是一种估计。
另外,磨合的周期还与琴皮的厚度、蒙皮的松紧度有关。 新琴磨合到什么程度才算磨合好?这无法与新汽车跑固定的公里数指标相比较,只能靠定性的感觉来判断。
新琴的声音发‘生’,发硬,发涩,不柔和;发噪,不圆润、不流畅。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较明显。
经过磨合以后,琴的音质和音色都会得到改善,声音变得圆润、流畅、柔和、通透、响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强,狼音也会减弱或减少。达到这样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结束。
这是笔者个人的看法。 二、把二胡整合到最佳状态 每把二胡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和人一样,只有相似,没有完全一样的。
因此,要对自己二胡的特性,进行全面了解和熟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可以把二胡的组成部件,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二胡的琴身、琴筒和琴皮,在出厂时就已经定型了,其材质和工艺决定了琴的品质和挡次,我们已无法改变。
但对千斤、琴弦、琴码、琴弓、滤音垫的配置,我们还是有机会、有可能去选择、调整和改善,这就叫优化组合,或者叫资源的整合。如果方法得当,配置合理,调整得恰到好处,就能够把琴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最好的水平。
当然,这种整合、调整,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脱胎换骨。前面已经讲过,琴的品质在出厂时,就已经定型了。
不可能指望换个好琴码、好琴弦,就能把一支抵挡琴的音质、音色调整到高档琴的水平。 千斤的位置:教材上说,用自己的肘部抵住琴筒,手臂与琴杆平行,以小指根部的高度确定千斤的位置。
但每个人的手指长短不一,还要进行微调,手指长的上调,手指短,特别是小指比常人短的,应该将千斤下调,直到按弦音准合适为准。绑千斤的线材对音质多少有些影响。
绵线柔和,尼龙线明亮,用金属挂钩,声音清脆。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一、坐姿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二、持弓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
3.新买的二胡如何开音二胡开音方法:
新的胡琴拿在手后,上一点蜂蜡,沿着琴皮边缘按摩振动锤,从外到内顺时针旋转,按区域慢慢均匀揉捏,会有一定的开音效果。
以正确的方式拉琴3到5个月的时候,琴会突然产生一个非常明显的哼声,余音也会延长,会感觉琴声开阔音量增大,觉得按弦的手感也软了。事实上,这个时候弦的张力没有改变,继续练下去后琴声开始越来越淳。当常规振动达到极限时,谐振腔振幅增大,表现为音量突然增大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二胡就是开音了。
扩展资料
注意不要使用油脂或凡士林,因为油脂和凡士林会侵入蟒皮纤维,导致蟒皮失去应有的弹性。新琴应检查其音槽、弦槽是否标准,制作工艺是否精细。打开音色后,观察琴皮表面是否上翘,用手抚摸是否有刀割感。
二胡的杆子是否震动你的手,琴尖、琴轸,有无振手感觉,呱音是否明显。无论第三位的泛音是否突出,都没有鼻音。在第一和第二声部的和声都很好,这对胡琴的调理已经基本到位。
琴皮与琴筒需要长期有规律的强振动才能使其膨胀和收缩。相反,随意弹奏琴,超出钢琴本身的收缩和膨胀的极限,就会打破琴的音色,声音干裂。经过多年的使用,琴的原声并没有打开,就像新的一样。这是由于使用者的演奏方法或钢琴的运用不足造成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二胡
4.二胡如何入门仅凭语言和文字,要学好二胡,是很困难的,在国外,要找二胡老师更困难……建议用光碟和相关书籍辅助学习……转帖: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
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
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持弓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
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
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
在演奏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与千斤接触,这对培养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任何一个手指关节反弯都是不允许的,但过分的正弯也不科学,手指的弯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驰为原则。
拇指在演奏中应放松持平或微微翘起,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
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动作,更需要依靠掌指关节动作的灵活与敏捷。手指的触弦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长弓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
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
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五、换弦 换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换弦和快速换弦,在快速换弦中又分为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它们在动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慢速换弦时,一般来讲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而以手臂的动作为辅。
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运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
快速换弦因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无名指的主动运动来换弦,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快速换弦的手指动作实际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来带动的。
快速换弦分正向和反向两种,先拉内弦,后推外弦称为正向换弦。在正向快速换弦中,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
因此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先拉外弦,后推内弦的快速换弦称为反向换弦。
在反向快速换弦中,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来演奏。
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运弓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做到这一点了。
七、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连弓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但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帮助我们演奏好连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
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3、运弓要柔软、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
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 八、快弓 在演奏快弓时,手和肘要同时向对方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即:拉弓时手向右运动,肘部却要向左运动;推弓时手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运动,它们运动的“轴心”是在小臂的中间部位。
其手臂动作与“对着炉门扇扇子”的动作相似。如果将我们的右手变作一条鱼的头,肘部变作鱼尾的话,那么把快弓动作形容成“摇头摆尾”是。
5.二胡的基本操作1.持弓方法问题。
小孩持弓不大重视大姆指、食指与无名指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在持弓中这 三指的要求、要领都模糊不清,对自己要求又不严,那么就很难起到力点、支点、重 点的杠杆作用的协调。
由于食指端不平(指弓杆)而造成手腕部下塌,运弓手腕 无力,力点不清,往往对弓杆失去控制而造成了弓杆的2咪在食指上打滑、转圈或手 腕僵硬等毛病。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纠正,让学 生真正体会到:食指有种往上抬起的感觉,大姆指有种往下压的作用,中指拉外弦时 有种往里勾的作用。
因此手指持弓一般就用“抬、压、顶、勾”四个字来概括。因为 持弓的好坏直接影响二胡音色、音质及二胡演奏乐曲的成败的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 要反复检查,反复纠正,直到真正符合要求为止。
2.运弓常见毛病。 少儿运弓往往存在弓速不稳、弓向不直或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规 范动作或者是拉弓快、推弓慢、出弓强、进弓弱、弓根重、弓尖轻的常见毛病。
这些 常见毛病都是要及时提醒,讲清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让孩子把弓子先稳下来,并按 拍子合理分配弓段,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把弓子拉直并向右前方伸展,琴弓与琴弦成直 角,在运弓中要信弓根部,弓根部越离开琴筒则用力也越大,相反越靠近琴筒力量要 逐渐减弱,使运弓的力度达到均匀、圆润。 3.左手持琴问题。
左手持琴往往是由于左手虎口持琴的方法不当,造成了虎口紧夹琴杆,大姆指过 于上翘,发生了左手紧张,以使琴杆太直或者由于大臂的舒展松驰不够,把琴杆推向 右侧,遮住了脸部,严重影响了演奏的形象。对这一毛病,教师要注意学生虎口平伸 、松开,大姆指很自然的平放在琴杆的内侧,使琴杆自然的倒向,演奏时虎口要尽 可能松动自如,减少磨擦,这对将来学习换把也是极有利的。
4.左手切弦的手形问题。 切弦的手形要求要规范,有些学生就不太注意自己的按弦手形,也不按教师的要 求去做,很随意的横侧在琴弦上手心向里几乎形成横握琴杆,以致影响切弦的力度、 力点和操法,或者左手指伸得太直或分得太开,影响按弦音准和换把,正确的切弦手 形是,左手很自然以半握拳式平靠在琴杆的千斤下方,四个手指顺着音位方向排列, 指关节弯曲,指尖应顺排在各音的上方要求自然放松的持在琴杆上,这种切弦手形既 美观 大方,又方便操作,对将来技术的发挥是大有好处的。
5.指力与音质问题。 一般认为只要手指能触及到琴弦上就行了,其切弦的指力与力点怎样?音质如何 ?不去分析。
切弦时常常出现音质松垮、皮塌,手指无力,音型模糊不清等现象,或 者手指过分紧张,手指关节不灵,起落迟钝、呆板。正确的切弦方法是在左手持琴规 范的基础上,手指的起落要干净利索,颗粒般清晰,手指的各关节都富有弹性,使其 力量全部输送到指尖上。
反之,指力不到位,切弦的音质显得苍白无力。总之,二胡 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顾此失彼,在注意右手运弓的同时,还要注意左手的各 种技能的发挥。
6.音准的问题。 二胡的音准是初学者遇到的一个较难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听力没有 问题,在练琴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音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就怕在练琴当中不严 格,又不用耳去辩听,养成了些不该出现的音准毛病。
如常见的指距不准确,一指容 易偏高,小指习惯性偏低,半音关系模糊,换把时忽高忽低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 纠正一下好一点,一回家又回生了,这种反复不能及时纠正音准问题,对深化二胡学 习是很有害的。
对于音准教学,我一般是采用一听、二看、三纠正的方法。即要求学 生重视听觉,音准与否主要依靠耳朵来辨认,这是主要的方法。
其二是看,是借助目 测来鉴别音准(则利用目测指距、把位的方法)。三是经常纠正,凡碰音不准就要及 时纠正,决不轻易放过每一个不准的音,开始纠正速度上可慢一点,到听觉灵敏度提 高了,纠正的速度就快了。
7.节奏问题。 节奏问题也是少儿学琴又一个容易出现的毛病。
往往是由于识谱上的障碍而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耐心地纠正节奏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安排时间教学生的乐理和识谱,教师在上新课时,首先要让学生唱谱,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和应注意的问题。少儿学琴一般在节奏上容易出毛病的是在换小节时拖节奏或抢节奏,切分音、休止符的节奏不稳定,强弱拍节奏不清。
有些 问题的解决是有一定的时间,对初学二胡的少儿来说,边上专业课,边上乐理课边上识谱课是件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8.关于放松问题。 放松是二胡演奏中一个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有些孩子一拉琴,浑身紧张,从头部到两肩及整个身体都处于僵硬状态,僵硬的动作是没有弹性的,音质呆板,音色晦涩,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练习方法。
二胡的放松,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放松,演奏时两肩、两臂及手部(包括整个身体)都要松弛,运弓时,手腕不能僵硬,弓毛压弦的力量不宜过大、过重,推拉弓要有程序(注意手腕灵活),演奏中还要注意呼吸均匀自如。放松是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
6.二胡调怎么定二胡定调方法:
用固定唱名法
1、二胡的内弦为d1,外弦为a1,唱re和la,两弦相隔纯五度。那么,在你没有改变空弦音高的情况下,不管你要拉的旋律是什么调,空弦的音高都只会是这两个音,也就是d1和a1。又,在首调唱名法中,d1和a1两个音可以放到任何调里,唱名根据调的不同而变动,例如:D大调的主音和属音,唱do和sol;bB大调的中音和导音,唱mi和xi。一般的二胡用谱前端所标记的内、外弦音也就是标示出推算的结果,而在没有标示的情况下,二胡也应该知道根据这个道理推算出这些结果。
2、在各调中二胡首调的空弦音,左为内弦,右为外弦,哪怕是二胡极少接触的调。这么做的目的只为表示只要是在二胡音域内,任何调任何音都可以拉出。
C:(2,6);D:(1,5);E:(b7,4);F/#E:(低音6,3);G:(低音5,2);A:(4,1);B:(b3,b7);#C/bD:(#1/b2,#5/b6);#D/bE:(7,#4);#F/bG:(低音b6/低音#5,b3/#2);#G/bA:(低音b5/低音#4,b2/#1);#A/bB:(3,7)。
3、综上所述,不是拉起来感觉像re和la就是准了,那只算是相对音高。如果要拉独奏,勉强可以凑合,如果要拉合奏就一定要和标准音la对着调弦,调成真正的re和la的音高。
二胡琴弦的调音方法
1、大概调:运用标准发音器(定音器、音哨、音叉等)小字一组的a音(440HZ)作为标准音,此音也就是 D调中的5 so音。通过旋转二胡的外弦轴,(偏低则旋紧琴弦,偏高则旋松琴弦)。然后再运用标准发音器,用同样的方法把内弦音调到D音 ,也就是D调的1 do 音。二胡的音高1 5 协调了,和发音器一样了。
2、精细调:将电子校音器的 模式选择为“二胡校音模式”,放在二胡琴筒附近,然后用比较均匀的力度拉外弦的慢长弓(注意力度要控制好,太弱或太强都会影响校音)。指针根据音的细微变化,会在仪表上左右摆动。指针指在0至-50之间,红灯亮,表示此音偏低;当指针指在0至+50之间,红灯亮,表示音偏高;当指针指在中间0的位置,绿灯亮时,表示音是准的了。
3、影响二胡校音的几个因素:
运弓力度;
外部环境(要安静);
二胡千斤线老化(常常表现为空弦拉弓和推弓音高不一致,推弓偏低)。
扩展资料
把握二胡音准的方法
1、定弦要准
不管是用传统调音器还是电子琴,对演奏者的音准要求都很高,如果对固定音高没有十足的把握,尤其是初学者,建议在手机上下载专门二胡调音软件,软件的精准度甚至超越人耳。
2、指距变化过度或不足
最常见的是演奏半音的时候往往指距偏宽,使小二度偏大。
由于二胡定调常使半音的指法变动,如D 调的半音在二三指之间;G 调原把位的半音在外弦一二指之间,内弦却在二三指之间;F 调的半音在三四指之间,因此应该根据不同调的指法加强调式音阶练习,注意各个调指距宽窄的变化。
3、换把容易跑音
换把时移动过度或者不到位都会造成音不准。要保证换把时的音准,演奏者内心要有换把后的音高概念。
4、揉弦音不准
初学揉弦时,因为掌握不好揉弦的幅度、快慢、轻重等的均匀感觉,往往造成音的游移性。这时应用听觉调整控制手腕手掌颤动的幅度、力度、速度,直到揉弦听起来和谐、悦耳为准。
5、多听很重要
这一点是学习所有乐器都必须要的,只有多听,才能在自己的记忆中形成固定的、正确的旋律走向和每个音高,演奏的时候才能凭这种记忆来确定每个音的准确度。在练习一首曲子的过程中,多听,才能对比出自己是否有错误的地方,从而及时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