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加工中心plc常识

加工中心plc常识


1.加工中心编程技术员需要哪些知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铣、磨、刨、钻等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调试和维护的方法;熟练掌握对材料应用及各类零件的工艺分析、规程制定、加工制造等技术;掌握电脑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并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培养可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维护、数控程序编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CAD/CAM软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配合、机械基础、电工学、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工艺与编程编制、企业管理等。 专业技能: 车工初级,全国制图员中级,数控车床编程及加工(中级) ,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2.cnc,数控加工中心中,数控系统和PLC,是什么关系,请详细点啊,

数控系统有两大部分,一是NC、二是PLC,这两者在数控机床所起的作用范围是不相同的。

1、实现刀具相对于工件各坐标轴几何运动规律的数字控制。这个任务是由NC来完成;

2、机床辅助设备的控制是由PLC来完成。它是在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根据CNC内部标志以及机床的各控制开关、检测元件、运行部件的状态,按照程序设定的控制逻辑对诸如刀库运动、换刀机构、冷却液等的运行进行控制。

相对于PLC,机床和NC就是外部。编PLC程序要用到NC给PLC的信号和PLC给NC的信号是为了PLC与NC之间的信息交换。

可编程控制器(PLC)与数控系统(NC)以及数控机床(MT)之间的信息交换有以下信号:

相对于PLC,机床和NC就是外部。PLC与机床以及NC之间的信息交换,对于PLC的功能发挥,是非常重要的。PLC与外部的信息交换,通常有四个部分:

(1)、机床侧至PLC:机床侧的开关量信号通过I/O单元接口输入到PLC中,除极少数信号外,绝大多数信号的含义及所配置的输入地址,均可由PLC程序编制者或者是程序使用者自行定义。数控机床生产厂家可以方便的根据机床的功能和配置,对PLC程序和地址分配进行修改。

(2)、PLC至机床:PLC的控制信号通过PLC的输出接口送到机床侧,所有输出信号的含义和输出地址也是由PLC程序编制者或者是使用者自行定义。

(3)、NC至PLC:CNC至PLC:CNC送至PLC的信息可由CNC 直接送入PLC的寄存器中,所有CNC送至PLC的信号含义和地址(开关量地址或寄存器地址) 均由CNC 厂家确定,PLC编程者只可使用不可改变和增删。如数控指令的M、S、T 功能,通过CNC译码后直接送入PLC相应的寄存器中。

(4) PLC至CNC : PLC 送至CNC 的信息也由开关量信号或寄存器完成,所有PLC送至CNC的信号地址与含义由CNC 厂家确定,PLC 编程者只可使用,不可改变和增删。

PLC在数控机床中的控制功能:

(1)、操作面板的控制。操作面板分为系统操作面板和机床操作面板。系统操作面板的控制信号先是进入NC,然后由NC送到PLC,控制数控机床的运行。机床操作面板控制信号,直接进入PLC,控制机床的运行。

(2)、机床外部开关输入信号。将机床侧的开关信号输入到送入PLC,进行逻辑运算。这些开关信号,包括很多检测元件信号(如: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模式选择开关等等)

(3)、输出信号控制:PLC输出信号经外围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等输出给控制对象。

(4)、功能实现。系统送出T指令给PLC,经过译码,在数据表内检索,找到T代码指定的刀号,并与主轴刀号进行比较。如果不符,发出换刀指令,刀具换刀,换刀完成后,系统发出完成信号。

(5)、M功能实现。系统送出M指令给PLC,经过译码,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主轴正反转和启动停止等等。M指令完成,系统发出完成信号。

3.加工中心编程一般常用的指令是什么

最起码你的知道加工中心常用的指令了,分为G指令和M指令,G指令如:G01直线插补,G00快速移动,G02顺时针圆弧插补,G03逆时针圆弧插补,G43道具长度补偿,G41刀具半径左补偿,G42刀具半径右补偿,G40取消道具半径补偿,G49取消刀具长度补偿,G81钻孔循环,G83深孔循环等,这些只是常用的,还有就是M指令了,如:M03主轴正转,M04主轴反转,M08切削液开,M09切削液关,M98调用子程序,M99返回主程序。这些都是经常用到的。还有就是你看懂图纸,能在脑子里面有个加工轨迹,懂得这些指令的使用方法!里面东西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4.简述加工中心的编程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工艺方案分析确定加工对象是否适合于数控加工(形状较复杂,精度一致要求高),分析哪些部位需要拆铜公!确定碰穿面擦穿面分型面等!分析使用的刀具类型和刀具大小!毛坯的选择(对同一批量的毛坯余量和质量应有一定的要求)。工序的划分(尽可能采用一次装夹、集中工序的加工方法)。

二.工序详细设计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工序划分(先大刀后小刀,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尽量“少换刀”)。刀具选择。确定使用什么加工方法,设置好切削参数。工艺文件编制工序卡(即程序单),走刀路线示意图。程序单包括:程序名称,刀具型号,加工部位与尺寸,装夹示意图

三.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用UG设置编出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G,S,M)与程序格式。后处理程序,填写程序单。拷贝程序传送到机床, 程序校核与试切。

5.plc基础知识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PL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为了使各位初学者更方便地了解PLC,本文对PLC的发展、基本结构、配置、应用等基本知识作一简介,以期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二、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三、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

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

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

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四、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

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

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

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五、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六、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