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音乐史,音乐常识大概是考什么方面内容(具体)
音乐史包括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当代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常识包括音乐文化常识和音乐乐理常识,音乐乐理常识包括音值组合法, 常用术语判断,音程和弦的判断与写法,续写谱子,
判断调式调性.音乐文化常识包括1、什么是音乐?
2、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3、什么叫音高?
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有多大范围?
5、什么叫音名和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
7、哪一个音叫标准音?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
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
10、什么叫音阶?
11、什么叫记谱法?
12、什么是简谱?
13、什么是五线谱?
14、什么是小夜曲?
15、什么叫波尔卡?
16、什么叫玛祖卡 ?
17、什么叫小步舞曲?
18、什么叫圆舞曲?
19、什么叫学堂乐歌?
20、andante allegro。..什么意思?
21、什么叫哈巴涅拉舞曲?
22、什么是声乐套曲?
2.中外音乐史及美术史的知识点这里有一点中西方发展历程,看能不能对你有点帮助!
中西美术史中“形神观”的分化与融合
绪论:千古冤家——“形”和“神”
“形似”和“神似”,一个是理性的对待对象;一个是感性的对待对象。在绘画领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种问题前,挚着是不行的。尺寸问题是避免迷失的关键;而辨证的分析是走出理论迷宫的不二法门。在本文中无意也无力对这一个千古的理论悬案作出一个评价,只是想将各类的观点理成一个脉络。形似(简称形),顾名思义就是在物象外形上肖似。但这一个含义在不同的环境下(中西、古今……)是不同的。在西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形似的地位是关系着绘画的成败的。而在中国古代,形似的地位就微妙了一些。顾恺之是一个形神兼备的倡导。他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被后世千古引用。后来还被徐悲鸿列入“新六法”中。这一传统很顺利的保持到了宋代的画院里。可是当时正当文人画兴起,形似的待遇微妙的变化。在苏轼的倡导下,绘画讲究自我表现,追求意境、神似的风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认同。文同、李公麟、王诜、赵令穰、米芾父子等沿波而起,躬行实践。神似成了绘画品位的代名词(这里的神似和顾恺之的神似已不同了。即物象的神和画面——作者的神的区别。)
所以,神似远不像形似那么简单。首先它不仅是对物象神韵的把握,在艺术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让艺术作品有自己的思想也是另一种神似。
怕话题越扯越大,便就此打住。进入上部。
上部:意味深长的历史轨迹
——古(近)代中西“形神观”的对比。
将中西美术史加以对比总是很有趣的事。探索其差异的原因更是意味深长的。
正如上所述,形似在不同的地域得到了不同的待遇。但是有一点中西双方是不约而同的。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
中国人物画经过了秦汉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终于迎来了一个高峰。以顾、陆、张三绝,影响了整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顾恺之(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他是一个早熟的画家。20多岁江宁瓦棺寺壁画,居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京师寺记》),从此画名大振。他的地位,在三绝中是最高的:“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双,以顾为贵。”很清楚,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的表现。
看完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中国人物画第一个高潮。就看看西方的人物美术的第一个高峰——古希腊美术。雕塑 雕刻是希腊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集中地体现了希腊人对美的理想、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人体的精深研究。许多最优秀的雕刻作品因气势宏伟、形象完美和风格洗练而罕与伦比;千百年来无数画家、工艺家都曾受到它的启示和影响;它所独具的内在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古希腊的雕塑经过了三个时期。
古风时期。
作为古风时期雕刻,通常是从前7世纪开始。这时的人像雕刻大都是直立的形象,总的来说,都未打破僵直的形态,造型手法也较生硬。直到前6世纪,雕刻的艺术技巧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人体和动态的表现上都更为自由而富有生气。
二、古典时期
从前 490年起开始了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是古典时期雕刻的共同特色,这是希腊各城邦在战胜外族的侵和建设自己强盛国家的年代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的理想的体现;同时也形成了与此相应的美的规范。
三、希腊化时期
希腊雕刻经过古典时期的发展高峰,到希腊化时期中心移向小亚细亚的西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这时期已很少建造宏伟的神殿,那种庄严崇高的气氛在雕刻作品中也渐趋淡薄,而世俗化的倾向则有所发展。然而在某些杰出作品中,仍然保持着古典时期大气磅飒飒的精神。但到了晚期(以〈拉奥孔〉为代表)雕塑已经失去了崇高的精神。
综观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虽然也强调人的精神和生气。但更明显的表现出了科学的精神。对人体比例的精准把握(以黄金分割律为代表)明显的将欧洲美术带上了写实主义的路子。同将上述中西双方的绘画代表作并列一起,即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差异。
3.音乐常识一、教案设计 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中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与方法。 二、填空题(每个空0.5分,60个空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 。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 。
作品完成于1935年,作者是 。 年12月4日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被正式定为国歌。
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生的作品有近 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 、、等。
合唱曲有: 、、等。交响乐作品有: 、等。
3、《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 的交响乐曲,《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 、,作品完成于1959年。
5、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 。 6、豫剧《花木兰》的故事取材于南北朝的 。
剧情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保家的故事。后改编为豫剧,又称 。
7、越剧《红楼梦》,是根据清代小说家 、的同名文学作品中主要情节加以改编的。 8、歌剧《小二黑结婚》,歌颂了民兵队长二黑与村姑小芹争取自由婚姻的故事。
剧情中描写的是 省的某根据地。 9、我国的国粹艺术京剧,它的形成基本为三个阶段, 年徽班进京为第一阶段; 年汉调进京为第二阶段;此后,二者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揉进昆曲,最终于 年左右形成京剧。
10、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 部交响曲作品,由于作品内涵深刻、技艺精湛,因此被世人誉为乐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NO.3 、NO.5 、NO.6 、NO.9 。
11、约翰、施特劳斯(小),是 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 、、等一百二十余首圆舞曲,因此被誉为 。 12、被世人誉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 ,毕生创作了 首交响乐曲。
13、舒伯特是 著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交响曲。尤为令人称道的是,他毕生还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
其代表作有: 、、、等。 14、著名歌剧《弄臣》、《阿依达》等,均出自在歌剧创作领域成就卓著的意大利作曲家 。
15、著名的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 的经典之作。 16、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曲,而且还创作了三部经典舞剧。
它们分别是: 、、。 17、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
其中包括: 、、、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并被誉为 。 18、“Allegro Molt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19、“Lent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0、“Pianissim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1、“Fortissimo”在乐曲进行中表示 。 22、常用的单拍子有 种,其中之一是 。
23、常用的复拍子有 种,其中之一是 。 三、选择题(每题1分,30题共30分)。
1、音乐术语中“Adagio”表示 。 A、慢 B、很慢 C、较慢 2、音乐术语中“Largo”表示 。
A、很慢 B、较慢 C、慢 3、音乐术语中“Allegro”表示 。 A、较快 B、快 C、很快 4、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表示 。
A、较强 B、很强 C、中强 5、音乐术语中“a Tempo”表示 。 A、较原来速度慢些 B、按原来速度进行 C、恢复原来的速度 6、音乐术语中“Vivace”表示 。
A、急速 B、活泼 C、欢快 7、越剧源于 省得嵊县一带。 A、福建 B、广东 C、浙江 8、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只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地在 省。 A、江西 B、四川 C、湖北 9、评剧源于 省冀东地区。
A、甘肃 B、辽宁 C、河北 10乐音体系中的半音是指 。 A、两音之间的距离 B、两音之间的关系 C、相邻两音的距离 11、乐音体系中的变化音既是指 。
A、没有固定名称的音级 B、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级 C、带有升降记号的音级 12、乐音体系中的主音是指 。 A、音阶中主要的音 B、音乐中主要的音 C、音阶中的第一个音 13、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指 。
A、小调式结构 B、作品短小 C、地方小曲 14、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 类。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15、两个音先后发出为 。
A、分解和弦 B、分解音 C、旋律音程 16、运用固定唱名法,G大调音阶的第七级音是升F,这是 所致。 A、调式结构 B、曲式结构 C、作品的需要 17、《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
这是一部 的音乐故事片。 A、英国 奥地利 C、美国 18、现代对“协奏曲”的理解是 。
A、一组乐器与乐队演奏 B、两组乐器相互演奏 C、一件乐器与乐队演奏 19、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的作品。 A、罗西尼 B、威尔蒂 C、普契尼 20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 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科夫斯基 21、《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 。
A、格里格 B、拉威尔 C、舒伯特 22、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 创作的。 A、徐沛东 B、谷建芬 C、施光南 23、著名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 的作品。
4.音乐基础知识复调音乐的写法大致分为三类:(1)用对比的方法所写的复调音
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其特征是两个旋律在节奏和音调上都不相同;(2)用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其特征是主题在不同声部、不同时间以各种不同高度追奏;(3)用衬托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或“衬腔式复调”)。其特征是副旋律与主旋律保持共同的骨干音,并加以装饰、变形,进行中与主旋律时分时合。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极常见。
欧洲传统的复调技术原则(对比原则、模仿原则、转位原则等)在15、16世纪便已形成,在其后所经历的漫长历史中,复调音乐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其艺术风格的变化,而复调的基本构成规律本身,可以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5.音乐常识古典音乐时期划分 AD1300--AD1500: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
古典音乐的萌芽时期,并没有留下什么传世名作。 AD1500--AD1700: 巴洛克时代。
古典音乐的启蒙时代,那时的古典乐多从民族乐和宫廷乐发展而来。 代表人物:大小加布利里,舒滋,巴海贝尔,普赛尔,库普兰,拉谬,巴赫,哼德尔,塔替尼,海顿,克雷蒙第。
AD1700--AD1800:古典时代。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很多重量级的乐神都在这个时期。
代表人物:维澳第,莫扎特,贝多芬,胡麦尔,帕格尼尼,伟伯,车尼尔,罗西尼,多尼采蒂,舒伯特,柏林卡,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 AD1800--AD1920:浪漫时代。声乐开始锋芒毕露,歌唱家和交响乐团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歌剧时代的来临。
而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把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潮!那时的古典音乐,就是现在的流行乐,老三巨头就是那个时代的猫王和甲克虫。 代表人物: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老小施特劳斯,理查德.施特劳斯,澳芬巴赫,法兰克,德彪西,柴可夫斯基,比才,勃拉姆斯,圣桑,巴尔托克,德澳夏克,科达伊。
AD1920--21世纪: 现代--新世纪时代:古典音乐的改革时代。1950年后,面对现代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电子技术的崛起,古典音乐王者的身份开始动摇。
虽然依然是音乐界无可动摇的贵族,但面对是改革还是消失的尴尬,新一代古典音乐家们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从电影配乐到音乐剧,再到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新世纪音乐”。新世纪古典音乐家们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代表人物(这里只列举作曲家,其他人物将在后边介绍):斯特拉汶斯基,魏本,贝尔格,韦伯,马尔蒂努,普罗科菲耶夫,澳乃格,亨德密斯,奥尔夫,格什温,柯普兰,肖斯塔科维奇,约瑟夫.施特劳斯,梅西昂,凯吉,布烈顿,李杰提,诺娜,百里欧,布烈滋,史脱克豪森,喜多朗,班德瑞,雅尼。 20世纪的音乐家们--古典音乐的捍卫者 上贴最后列举了20世纪古典音乐改革时代的作曲家,现在介绍在过去100年里在其他古典音乐领域取得不朽成绩的人,他们至今大多还活跃在舞台上。
十大歌唱家: 十大歌唱家以三大歌王(高音之王帕瓦罗蒂,抒情之王卡雷拉斯,歌剧之王多明戈)为代表。相信大家应该有印象,这三位老先生2001年在北京紫禁城“狠狠敲”了咱们一笔。
国务院副总理亲自去捧场,中国安全部去首都机场接送他们的专机(三个人坐三架飞机来,还不一起来),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们举行答谢会。颇有些按照国外巨头的规格接待--毕竟,声乐皇帝也许也算“元首”。
三位也毫不客气,唱了3个小时拿走了我们100多万美元的出场费,再创音乐史新记录(而且好像还没缴税)。音乐会票价也创记录,前排座位高达1500美元以上,不折不扣的钻石嗓子--歌王就是歌王。
三大歌王的联合音乐会自9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最高规格和档次的演唱会。也被视为古典音乐复兴的标志之一。
其他7位:巴托利,巴托,邑巴尔迪,卡娜娃,沙拉.布莱曼,波切利,阿蓝尼亚。(以上七位身价毫不低于麦克尔.杰克逊) 十大指挥家: 卡拉扬(欧洲传统指挥之王),克列姆佩勒,富尔特文格勒,小泽征尔,库贝利克,伯恩斯坦,马泽尔,阿巴多,索尔蒂,祖宾.梅塔。
十大钢琴家: 奥斯特,鲁宾斯坦,霍罗维茨,古德尔,阿什肯纳齐,波里尼,阿尔赫里奇,巴克豪斯,吉利尔斯,阿劳 十大小提琴首席: 海菲兹,米尔斯坦,大卫,梅纽因,格鲁米欧,阿卡多,帕尔曼,郑京和,穆特,沙汉姆Minuet(小步舞曲):原是一种法国舞曲,17世纪中叶被采纳到艺术领域。 Nocturne(夜曲):浪漫时代一种简短舒缓的乐曲。
雅尼1997年的北京紫禁城音乐会里一首经典的《夜莺》,至今依然是我的最爱之一,那首曲子就吸收了小夜曲的特色。 Serenade(小夜曲):字面的意思即夜间的音乐。
代表作如莫扎特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等。 Opera(歌剧):西方音乐中最伟大,最富丽,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大约于1600年前在意大利产生。文献记载的第一部歌剧应该是1579年的《达孚尼》。
Operetta(轻歌剧):顾名思义,以舞曲为主,起源于19世纪巴黎和维也纳。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最爱。
Overture(序曲):起源于法语,就是“开启”的意思。是歌剧,舞台剧,神剧,音乐剧之类的契约前奏。
代表作如比才的卡门序曲等 Trio(三重奏),Quartet(四重奏),Quintet(五重奏):三人,四人或五人的声或乐器声部写作的乐曲。 Requiem(安魂曲):天主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Rhapsody(狂想曲):浪漫时代的一种自由曲式。 Rondo(回旋曲):特点是主要主题乐节(叠句)会与一段和多段的其他主题乐节(插句)交替出现。
Sonata(奏鸣曲),Scherzo(诙谐曲):前者在意大利语里是鸣响的意思,后者是玩笑的意思。代表曲子的风格。
Suito(组曲)由系列舞曲或其他乐曲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Symphony(交响曲):一种三或四个乐章的管弦乐曲,从不同的巴洛克曲式演变而来。
古典音乐名作:1、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舞剧:〈天鹅湖〉、〈胡桃夹〉、〈睡美人〉 2、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第三十九交响曲〉(降E大调)、〈第四十交响曲〉。
6.音乐基本常识音乐的基本常识有很多,为你介绍一部分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什么叫音高?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
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 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
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
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
什么叫音列?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列如何分组?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
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
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
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
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哪一个音是标准音?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
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
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半音。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
#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什么叫音阶?把C、D、E、F、G、A、B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
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什么叫记谱法?一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
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
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
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
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
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
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
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我们认为,简谱作为。
7.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近代音乐史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早起传播的主要内容 1) 进贡乐器:管风琴 古钢琴等(带来了西方乐器) 2) 记谱法和乐理知识:徐日升撰写的第一步汉文西洋乐理著作《律吕纂要》《律吕正义续篇》 3) 乐谱与音乐作品:西方的圣咏赞美诗等基督教歌曲 编印各种中英文圣诗集 教会学校里得音乐课 新式军乐队的成立 一、19世纪80年代上海公共管乐队,现在是上海交响乐团 二、赫德乐队 三、中国自办的新式军乐队:1898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建立新式军乐队 四、军乐队的影响:军队—学校—社会生活 新式学校音乐教育 一、教会学校 二、史料记载最早在1842年香港即已有开设音乐课的教会学校 三、登州文会馆 四、民国成立后的新式学校 学堂乐歌 一、学堂乐歌的兴起和编创 1、学堂乐歌: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和所教唱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肇始:‘ 1) 教会学校中的乐歌编创----“文会馆唱歌选抄”中的10首乐歌 2) 1898年康有为上书《请开学校折》 3) 留日学生归国后的自发实践 4) 1904年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5) 1907年作为中小学“随意科” 6) 1912年以后列为必修课 3.乐歌的主要内容 7) 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侮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8) 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 9)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10) 向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11) 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的题材 12) 开设学堂乐歌的根本目的:启发民智、塑造新民、祛除民族劣根性、救亡图存 4.创作形式与曲调来源 13) 创作形式:选曲填词 14) 曲调来源:早起大多为日本的学校歌曲和军歌 后期多为欧美的流行歌曲和宗教音乐 另有少数中国的民间曲调 极少数自创曲 5.西方音乐在中国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 15) 猎奇 16) 认同 3)接受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一) 沈心工 主要贡献: 1)编创乐歌:《重编学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国民唱歌集》 2)摆脱旧文学,旧诗词风气 3)开“白话文”先河 代表作:《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 (二) 李叔同 主要贡献:1)艺术教育注重美育 2)乐歌编创 代表作: 《送别》《春游》 (三) 曾志忞 主要贡献:1)致力于音乐教育 2)编创学堂乐歌 音乐理论著述:《乐理大意》《乐典教科书》《和声略意》 音乐批评文章 其他乐歌欣赏 1)《革命军》原曲为日本的歌曲《勇敢的士兵》沈心工配词 2)《光复几年》华航琛选曲填词 3)《中国男儿》石更配词辛汉配歌(同为一人) 4)《祖国歌》原曲为传统古曲《老六板》歌曲作者不详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 通过学堂乐歌,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包括:作家作品基础乐理。
演奏演唱法、音乐会的演出形式等初步传入中国 2) 出现了最早的一批中国近代尝试性、探索性的新音乐作品(新音乐初步创作) 3) 作为一种声乐形态,乐歌集体唱歌的演绎方式ing影响救亡歌咏 4) 作为中国造就了第一代国民音乐教育家,曾志忞李叔同沈心工等,同时也为日后专业音乐家创作及队伍的扩大作了启蒙和贡献 5) 鼓吹学习西方音乐,鄙视中国传统音乐,对此后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萧友梅 主要音乐贡献: 一、专业音乐教育: 两个时期:(一)北京时期:1)首创被打音乐传习所 2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 3)北京艺专音乐系 1927年离开北京 (二)上海时期:创办国立音乐学院 1)延聘教员2)课程设置3)人才培养4)社会影响 总结:音乐教育是萧友梅音乐事业的核心 ,他在其他方面的音乐实践都是围绕音乐教育而开展为 音乐教育服务 二、专业和音乐创作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突破“选曲填词”而自己独立作曲的音乐家,是进嗲中国音乐创作的先驱 (一) 声乐作品 1),《今乐初集》(写给初中生)2)《新歌初集》(写给大学生)3)《新学制唱歌教科书》4)合唱《别校辞》、《春江花月夜》5)《从军歌》 (二)器乐作品 1、德国时期的习作: 1)两手管弦乐:《哀悼进行曲》作品4号,《在暴风雪中行进的进行曲》(23号), 2)两部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 2、归国后作品:1)大提琴《秋思》2)管弦乐《新霓裳羽衣曲》 三、音乐理论著述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音乐学研究的先行者,他的博士学论文《至十七世纪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史的专著。 赵元任、 主要创作的声乐作品 1、艺术歌曲--《新诗歌集》1928 2、《晓庄集》1933、《儿童节歌曲集》1934—以陶行知部分诗词谱写的儿童歌曲 3、《民众教育歌集》1939—爱国歌曲 4、《西洋镜歌》1935-----电影《都市风光》主题歌 5、影响较大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 黎锦辉(儿童歌舞音乐与流行歌曲创作的先驱) 一、音乐创作 1) 音乐创作主要在于两个领域:儿童歌舞音乐和流行歌曲(时代曲) 2) 儿童歌舞音乐又可分为两类,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 3) 儿童歌舞剧共12部,代表作《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
8.西方音乐相关常识艺术歌曲(Art song):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它包括:(1)歌词多半是采用著名诗歌;(2)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3)多采用钢琴伴奏;(4)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 前奏曲(Prelude):是一种自由结构的短曲,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
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练习曲(Studi):分为两种:(1)一种为乐器演奏的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乐曲,常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如车尔尼;(2)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出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艺术作品,如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斯特里亚宾等。
波兰舞曲(Polonaise):最初是为贵族的沙龙用作伴奏之用的,后来被城市作曲家移植到钢琴音乐中。肖邦笔下的这种体裁是三拍子,中速的,形式上对称严谨,有浑厚的钢琴织体。
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称“奏鸣曲套曲”。由三、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种乐器独奏或一种乐器与钢琴合奏,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为: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协奏曲(Concerto):一件乐器或两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Concerto一词两意:一为“竞争”;一为“同心协力”。由此可看出协奏曲的特征。
在第一乐章的结尾部分设置有华彩段,强调独奏演员的技巧。 16世纪出现教堂协奏曲,18世纪末独奏乐器协奏曲基本定型,莫扎特创作了不同独奏乐器的协奏曲,确立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曲式结构。
19世纪初,贝多芬运用叫乡音乐的协作手法,将协奏曲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协奏曲一般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并常殿以华彩乐段;第二乐章多为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快板,一般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第二和第三乐章之间,有时也插入华彩乐段。此外,也有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
交响诗(Sympho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管弦乐曲,由李斯特首创,他提倡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使用标题提示听众,李斯特创作了13首交响诗,其后有众多作曲家运用这种体裁进行创作,如斯美塔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交响音诗、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幻想等都属于此类。
交响曲(Symphony):充分发挥各种预期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以交响乐队来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 序曲(Overture):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音乐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
斯卡拉蒂——意大利式序曲;速度为快—慢—快;吕利——法国式序曲,速度为慢—快—慢;18世纪后古典主义序曲大多采用奏鸣曲的戏剧结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把序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标题性管弦乐欣赏。
变奏曲:是对一个音乐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和反复所构成的音乐作品。依变奏手法的不同可分为严格变奏曲(含固定低音变奏曲和装饰性变奏曲两种)和自由变奏曲两类。
变奏曲可以有一个音乐主题,也可以有两个音乐主题(即二重变奏曲) 华彩乐段:意大利正歌剧中独唱者在咏叹调处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常插用此段落,通常是由独奏者一人完成。华彩乐段的演奏比较自由,难度也较大,演奏者可在此充分发挥其演奏技巧及乐器的表现性能。
华彩乐段最初是由演奏者即兴表演,后来成为作曲家创作作品的组成部分。 组曲:由若干相互对比的乐章连接而成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其中的各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国古典组曲通常由同调的阿库萨基四首舞曲组成。
近代组曲有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而辑成的,也有标题交响组曲等。 套曲:是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或声乐曲,用套曲曲式结构。
器乐套曲主要有古典组曲、近代组曲、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交响诗等,如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古希腊音乐的形态特征(旋律、节奏、织体、调式体系) 旋律与节奏: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实际上萌芽阶段的音乐艺术基本都是如此,音乐并不是以声音的形式独立存在的。
如中国的“葛天氏之乐”)。其中诗的地位远高于乐,所以旋律和节奏都受到歌词抑扬顿挫和长短节奏的影响。
所谓的织体,可以分成三类,即单声织体(只有一条单旋律),复调织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同时出现),主调织体(也称作和声织体,即一条旋律加上和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艺术属于极为初级的阶段,因此还是单声织体。
调式体系:此时的调式都是一部落名称为名,为八度或者双八度音节从上至下排列,以四音列为基础单位。在古希腊音乐理论家看来,每一种调式都有不同的伦理特性,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多利亚调式是坚定、富于男子气概的,弗里几亚调式是可以激发热情的,利第亚调式则带有感伤的意味。
(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音乐家所处的地带与古希腊罗马相距甚远,二者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也同样认为音乐具有伦理特性……后来这种特性被人们所忽视,直到现在音乐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