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虫虫找朋友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虫虫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
2、大图书一本,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2.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教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1)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
(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
(2)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
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教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教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
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
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动评价。
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
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2.小班 点、点虫虫教学教案教案教案,切莫太教条,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讲。
建议你根据所讲的科目,制定针对性的教案:如果是文科性质的课,教案只要提纲式的,不能教条,应该发散一点。剩下的部分要临场发挥,所谓的临场发挥也是根据你的经验来,如果你特别能讲,特别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备;反之,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关键词、句式的提示,作为临场发挥的指引;如果是理科性质的课,要想讲的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有点难度,就需要你自己对知识点吃得很透,能够融会贯通,又能循循善诱,教案就要准备得充分,逻辑性强,知识也要连贯,学生更容易理解。
当然,受众也很关键,所以还有一种方式是问听课的同学,觉得怎么讲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断修订自己的教案。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电影剧本一样!以上纯粹个人意见,不是抄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3.小班数学《昆虫找不同》教案班 日 常 教 学 活 动 安 排 第 周 10月 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 数学《找不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找出不同属性的物品。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物品的差异。 情感目标: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物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图卡、教学挂图、各种形状泡棉、蜡笔、故事DVD 活 动 过 程 1、播放DVD,故事欣赏。 2、问题解决。
(1)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操作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2)教师自由搭配图卡和20-4中的蝴蝶、蜜蜂图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3)变化泡棉组合,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和其他不一样的一片,教师使用操作图卡20-5进行引导示范。 3、巩固拓展。
(1)操作幼儿用书第24-25页 (2)集体检查操作结果。 4、表扬能正确找到不同物品的小朋友,结束课堂。
活动延伸 园内活动:游戏:找贴画做朋友 教学反思。
4.小班艺术可爱是虫虫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模仿虫类飞、爬、跳。
2、按运动方式分类。
【活动准备】
1、虫虫的运动方式课件,透明大塑料瓶三个(瓶身分别贴上毛毛虫、蝴蝶、蚂蚱图案)虫类粘贴卡(蝴蝶、蜻蜓、苍蝇、蚊子、毛毛虫、蚂蚁、蚂蚱、蟋蟀、蚯蚓、青虫、螳螂、蝈蝈)。
2、认识常见虫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
1、虫类运动方式——爬。
播放课件,认识这个虫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爬来爬去的?模仿它爬的样子。
2、虫类运动方式——飞。
播放课件,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飞来飞去的?模仿飞行的样子。
3、虫类运动方式——跳。
播放课件,谁来了?它怎样走路?在哪见过?还有哪些虫是跳着走路的?虫虫还会怎样走路?
小结:有些虫会爬,有些虫会飞,有些虫会跳。
三、分类活动。
出示透明大塑料瓶,幼儿操作虫类粘贴卡片,按照虫类运动方式尝试分类。
【延伸活动】
带领孩子收集、认识身边常见的虫类,知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虫类的基本运动方式为飞行、跳跃、爬行,有很多的虫类会综合运用这三种运动方式,如蝴蝶既会飞行又会爬;蚂蚱会跳、会飞、会爬。伴随幼儿的认知能力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发现虫类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活动兴趣浓厚,能积极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让幼儿探究、模仿虫类的运动方式,利用饮料瓶制作分类记录单,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探究活动中,既感知了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模仿了各种动物行为,又能够辨别生物种类的相似和不同。活动让幼儿表达昆虫的运动,把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知识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拖托班生活常识"陌生人的东西我不要"教案安全教案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
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
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
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6.拖托班生活常识"陌生人的东西我不要"教案安全教案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
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
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
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7.幼儿园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的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读本内容,并能欣赏读本所描写的和谐的生活情景。
2、体验儿歌循环往复的旋律,能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二、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书中出现的动物,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2、看过有关“池塘”的图片或录像。
3、阅读过分格漫画,了解分格线的作用。
材料准备
大书、小书、池塘全景图,各种乐器。
环境准备
在教师的内墙上粘贴池塘环境、动物的相关图画,在图书角中投放有关池塘的图片或画册。
三、教学过程
利用池塘全景图营造一个故事背景;这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面和周围住着很多小动物,它们经常会互相串门做客。想知道它们是怎样串门的吗?它们都去了谁家?一起来看书吧。
阅读图画
第1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有谁?蝴蝶的家在哪里?虫虫到蝴蝶家来串门了,它是怎么来到蝴蝶家的呢?(出示第一、二格图画)虫虫的动作是怎样的?(给幼儿读文字,请幼儿跟读。)
第2页:(遮挡第一格图画)画面上有谁?青蛙的家在哪里?蝴蝶到青蛙家里来串门了,它是怎么来到青蛙家的呢?(出示第一格图片)蝴蝶的动作是怎样的?(幼儿表述后,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
第3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有谁?小鱼的家在哪里?青蛙来到小鱼家串门了,它是怎么来到小鱼家的呢?(出示第1、2格图画)谁能用一句好听的儿歌来表述这幅图画?(幼儿表述后,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池塘旁边还有谁?他手里拿着什么?他来池塘边做什么呢?
第4页:这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谁在捞鱼?小鱼会被捞走吗?这幅画面可以用一句好听的儿歌来表述。(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
第5页:小鱼被捞走了吗?小男孩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跑回家呢?这幅画面也可以用一句好听的儿歌来表述。(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
三、总结分享
1、出示封面:今天小朋友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虫虫虫虫爬》。
2、逐页翻阅,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梳理每页画面,一边说儿歌,一边用手在大书上划出每个小动物的行进路线。
8.虫虫找朋友教案采用了什么活动形式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虫虫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
2、大图书一本,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2.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教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1)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
(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 (2)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 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教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教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 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
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动评价。
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 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9.幼儿园拖班常识教案怎么写比如能干的小手重点:
bai1、让幼儿知道手的样子。2、手能做那些事情。3、如何保护手。难点:1、分辨哪一只是左手哪一只是右手。2、在游戏中手的灵活不好。通过游戏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活动目的:
1、引du导幼儿认识小手,知道小手能做许多事情。
2、引导教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3、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串珠绳若干 珠珠若干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引起幼儿的zhi兴趣。
导语:小朋友,今天,我带来我最好的朋友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看看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dao并相互比一比,使幼儿知道手的大小不同,人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有手,通过游戏让幼儿分清左右手。
3、导语: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能帮我们干哪些事情回?幼儿互相交流。
4、启发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串片片的活动,奖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幼儿。游戏:串珠珠
5、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答保护小手?
6、玩“小手变变变的游戏”结束活动。
三 、教师总结
表扬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