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要求120分钟做答135题试卷。一般来说,平均只有不到75%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答完80%以上的题目。并且行政能力试卷的试卷说明也明确指出:考卷中存在较难的题目,考生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要跳过,否则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因此,在几乎难以完成试卷所有题目的情况下、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行政能力考试中,对不同部分题目的做题顺序安排,统筹做不同类型题目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大小,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
一、确定最优做题顺序要考虑的原则
首先,在假定题目无法100%做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做完自己平时训练时候正确率最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
其次,在时间紧迫,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做完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以后相对的难的题目赢得时间。
再次,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35道题目100分。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
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评分权重供大家参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30个题目,每个题目0.8分,共计24分;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数字推理每个题目0.7分,数学运算每个题目0.8分,共计15分;判断推理部分,总共4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6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演绎推理每个题目1分,共计31分;常识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0分; 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从这个角度上讲,资料分析和演绎理解题目是含金量较高的题目,而常识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是含金量较低的题目。
二、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程序
1.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
2.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大量严于阅读的题目,即同时参考分值的权重安排一下做题顺序:逻辑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
3.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演与理解部分。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必须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则必须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
4.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结果。
三、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结果
以上分析了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原则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试题本身的难度和个人的特长和喜好不同,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时间又能适当降低难度,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整份试卷的比例为最大,同时保证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无论采取何种原则和步骤,最终还要以能获得成绩的最大化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这一点不仅取决于题目本身,还取决于每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临场发挥的水平。所以只要能保证最后的结果更好,采用适合自己的任何一种解题方式都是可取的!
2.我现在想请教下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怎么复习啊,那么多内容歪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如何个个击破
1、常识
经常有听到别人说常识不要准备,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常识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靠临时突击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常识中有一部分题是无法准备的,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一些时政题、法律题等都是可以准备的,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去关注新闻,时政热点,因为这些很经常成为考试题目的,这样的分数丢掉是很可惜的
2、言语理解
言语分为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对于选词填空来说,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没什么可说的;
对于片段阅读,平时做练习时没有必要去纠结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应该关心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既然做错了,那么就是你做题的方法不对,试着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多种方法比对之下,为什么之前的方法是错的,之后是正确的,那么在之后的做题中可以强化用下,这样久而久之,你做题的正确率也肯定会提高。
3、数学运算及推理
这是我最薄弱的环节,我的经验没有别的,重复性的运用方法和解题技巧,找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可以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做的,做完之后要记得总结。这样的操作很枯燥,但确实很实用,至少在考场的时候不会因为想不起来而手忙脚乱的。
4、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题是最不好做的,却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只要不是蒙的,这些计算我做出一道题就是对了一道题,不像言语和逻辑,选出来了也无法百分百的肯定;
好的资料分析运算方法也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更加详细的信息请关注:/zhejiang/gwy/
3.公务员行测常识常识确实是很让人头痛的部分,我考过09年的,感觉里面会的,有把握的就只有一半,剩下的就只能蒙。不过这样出题我感觉更好,起码能让我们从大本的法律常识中解脱开,让考试更“公正”一些。估计2010年也是这种模式,不过具体的话还是要看考试大纲怎么说了。
很难说可以全面的复习,要真这样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也不知道究竟具体是什么),因为这部分的分值可以说是最低的了,拉不开什么距离,一般人怎么也会个一半左右,毕竟是常识啊,剩下的再蒙一点,所以差距也就那么一两分(没有鄙视的意思)。
有心的话买本公共基础知识看看,还有其他省的常识真题或者看看以前中学的语文书(诗歌),历史书和地理书等等,我感觉都是以前的知识居多,没说什么要拐几个弯的,你有印象的就会,没学过的就一定不会。
最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学习,不要轻易就说放弃,国考里就是半分都有可能值万金啊!加油吧!
4.行测常识有什么答题技巧和方法一、首尾两端法
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行测常识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二、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行测常识题目。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三、词义联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5.国考行测常识对13,言语对22,数量对6,资料对15,判断对32,大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个部分,行测分值分布表供大家参考,以方便考生对此行测考试加以把握。
2010年之前(包括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各部分分值: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2010年之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各部分分值0.8版的赋分量表 言语理解0.8分/题、40题共32分 资料分析1.0分/题、20题共20分 常识判断0.5分/题、20题共10分 类比推理0.5分/题、10题共5分 演绎推理0.8分/题、10题共8分 图形推断0.6分/题、10题共6分 定义判断0.7分/题、10题共7分 数量关系0.8分/题、15题共12分
0.6版的赋分量表 言语理解每题0.6分、40题共24分 数量关系每题1分、20题共20分 图形推理每题0.5分、10题共5分 定义判断每题0.8分、10题共8分 类比推理每题0.5分、5题共2.5分 逻辑判断每题0.8分、10题共8分 资料分析每题1分、20题共20分 常识判断每题0.5分、25题共12.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