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儿园环创解说词小班安全栏
小班环境创设解说词
首先,来到我们的“爱的和铉”,有文明之星、全勤宝宝、家长园地、主题目标四栏。通过这个平台使家长们及时掌握幼儿一周所学知识,配合教师并帮助幼儿完成教学目标,了解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走廊一侧是我们班幼儿美术作品展示区,将展示我们园本课程中的一些幼儿作品,供孩子相互欣赏,自由交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粘贴能力和构图能力,另一侧就是我们的作业袋,里面将要充实孩子们平时的一些作品,比如绘画等等,能很直观的向家长展示,并且孩子们通过比较也能发现自己的进步,能很好的增强自信。
欢迎大家进入活动室,我们班的主题是“宝贝乐园”首先进入大家视线的是吊饰,我们以中国传统的剪纸为主线进行创设,将红色即时贴与白色KT板结合,装饰制作出我们的吊饰,颜色非常的鲜亮。
这是背景墙,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唐老鸭与米老鼠为背景进行创设。这两个动画形象在孩子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每天家长来接时,很多孩子都在向家长做介绍,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看到家长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们也从心里高兴,孩子们在我们小二班这个乐园里生活一定非常开心。
这是我们的主题墙面,我们以“骨碌骨碌转”为主题,以轮子为主线,结合“宝贝乐园”这一大主题进行充实,把汽车等都拟人化,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了解。
最北面的这块小的空间,我们做了一瓶花,花瓶用的是废旧的彩笔粘贴而成,花用的是一次性的纸杯,这体现了废物利用,同时也能向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再有就是我们希望“宝贝乐园”里的孩子每天都的像花儿一样灿烂。大家再看一下我们的这扇门,我们利用废旧光盘做了几个笑脸,一是美化了环境,另一个就是我们把每一个空间都融入了“乐园” 这一主题,南面的这块墙壁也不例外,宝宝在快乐的看着五彩缤纷的泡泡,我们以后要把孩子们的一些活动照片贴在上面,让孩子随时能看见自己美丽的笑脸,每天都能有个好的心情。
下面将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的区角,我们设置了5个角,植物角、图书角、健身区、操作区、美工区,孩子们在这些区域中活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同时我们会根据主题的变化随时更新充实材料,给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
2.幼儿生活习惯健康环创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上课时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字迹端正整洁,不随意涂改作业本。
生活习惯:饭前洗手;不暴饮暴食;睡前和起床时要洗脸刷牙;不说脏话,尊敬的对待别人。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具体来说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讲究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帮忙做家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
二、讲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洗手、洗脸、漱口、刷牙、大小便、洗脚、梳头、穿衣等等。在保持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要教育好孩子保持好生活环境卫生,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孩子有许多玩具、图书,家长要指导他们完毕,看后放在固定的地点,不得随便乱丢,不能把房间搞的一团糟。在饮食方面,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造成的。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于保护,片面强调孩子年龄小,轻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压抑了孩子对劳动习惯的需要,阻碍了孩子劳动能力的发展,这种爱孩子的方式是不明智的,缺乏主见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孩子能胜任的事,从孩子自我服务劳动开始,让他获得成功,激发他进一步的劳动热情。通过这种细小的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无论是社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放会原处,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就比向孩子提要求效果要好的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幼儿园教室该怎么做环创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相对应的环境必须是安全的、符合他们自身需要的。因此,我们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例如,在班级所有电源插座旁,我们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喝水、盥洗的地方我们都划分了等待区域,并配备了相应的标志。在盥洗室的地上贴上大小标记,提醒幼儿在如厕、洗手时依次排队,避免拥挤。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家庭、对父母比较依恋。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要,我们应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生活环境。比如午睡的环境,我们在教室四周的窗帘上粘贴了星星和月亮的卡通图案,午睡时将窗帘缓缓放下,并配以轻柔舒缓的摇篮曲。音乐声由响渐轻,幼儿渐渐入睡。这样,既给予了幼儿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又在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给幼儿以提示,让幼儿知道,午睡时动作要轻轻的,在音乐声结束之前进人被窝等。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巧妙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一位会说话的教师。幼儿教师要巧妙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元素来促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盥洗室的小镜子上贴一组洗手的图示,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看着照片,跟着照片上的步骤去做。
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如何巧妙地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进餐习惯成了本学期我们思考的重点。
(一)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我们在餐厅边粘贴了一组“你做到了吗?”的进餐好习惯图片。幼儿非常喜欢图片上的小人,还经常念着配套的儿歌,模仿图片上的动作。慢慢地,幼儿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餐具。
我们以鼓励为主,设置了一面“我进步了”鼓励墙,墙上每片花瓣上都有幼儿的一张照片,还有“干干净净”“安静”等标志,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进餐的表现来选择相应的贴纸。
(二)注重生活习惯细节的培养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注重幼儿行为细节的培养。幼儿在用餐后,我们通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轻轻地把碗勺送回去;请弯腰漱口;擦干净自己的小脸;用完的毛巾记得要放整齐送回家。因此,我们创设了“细节魅力”墙。使用幼儿同伴的照片,给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范,每次看到照片,幼儿都会想想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动作发展还不完善,擦脸的时候经常擦不干净。我们用“照照小镜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儿,让他们在擦完脸后看看是否擦干净。在环境与同伴的促动下,幼儿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三)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级里有很多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的习惯,特别是不喜欢吃绿色蔬菜。因此,我做了一个“样样都爱吃”的大嘴笑脸娃娃和一个大嘴哭脸娃娃,并将每天的菜谱贴在笑脸娃娃的大嘴巴里。那些挑食的幼儿非常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飞”到笑脸上,加入同伴们的队伍中去。大嘴笑脸娃娃成了最好的激励方式。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在吃饭的时候,有个别幼儿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为此,我就在他们的座位上贴上爱心的标志,并告诉他们要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否则爱心就不和他们做好朋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爱心小椅子确实带动了部分幼儿,促使他们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完饭菜。
三、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在日常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我们巧妙利用了午餐时幼儿先后用完餐的时间差,投放了一些对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的游戏材料。比如给娃娃喂饭、夹夹子、扣纽扣等。这样既保证了用餐后的安全有序,也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引导生活卫生习惯较薄弱的幼儿多与生活卫生习惯较好的幼儿一起做游戏,利用同伴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有进步的幼儿,我们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送红五星、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小帮手等。
除了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参与到幼儿的洗手过程中,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
一、
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请幼儿找小手巾擦干手。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总之,我们努力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安全的、能够互动的生活环境。
4.幼儿园的环创怎么做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byweilai
幼儿园该怎么做环境创设?首先,要弄清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部分误区。 1.误区一: 过花 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布置,其实是误读了幼儿教育。在幼儿阶段,专注力的培养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项核心能力。幼儿往往被强烈的色彩、强烈的歌曲音乐、大声的成人声音所包围,生怕孩子注意不到。殊不知,正是这些环境的、外界的吸引,打扰了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影响了孩子专注力。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素雅、干净、舒适,让孩子可以专心做事。2.误区二:缺少主题环境创设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尤其是和主题教学的配合。比如本月的教学主题是“时间”,那么,环境布置中,各种“时间”元素就应该出现,如季节轮转、昼夜交替、年龄变化、万物成长等等。 利用主题,形成一个主线,把环境中的各个零散元素串接起来,强化整体效果。3.误区三:不留空白。象中国画一样,留白才是美。很多幼儿园的墙面、屋顶和地面,被塞的满满的,人行其中,感觉不到任何美感,更多是压抑。在这方面,反而是国外幼儿园做的好很多,我有一个世界经典幼儿园图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给大家几个链接:世界经典幼儿园图集: 博苑教育56号教室:/web.pic/view.asp?s_id=0&id=84 4.误区四:成人导向现在国内幼儿园的布置,其实很多是成人导向的,是取悦家长的,
5.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内容怎样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充分、和谐、全面地得以发展。
环境是大课堂,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成为环境中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智慧和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上重视从认知、技能方面的发展,也要重视环境对幼儿情感的熏陶;更要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情感、品德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要力求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形成合力、体现主题课程的整合性。 所以,将主题活动内容与自选区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幼儿创设能练习和巩固已有经验、能力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将区域环境设置为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内容,不仅能营造出浓厚的主题氛围,而且还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主题内容。同时,也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觉联想、进行创造、获得经验,使主题活动富于变化和挑战。
并在活动中渗入情感元素,实现主题目标的整合。 一、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适度投放材料,创设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设计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贴,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即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的设计、材料的收集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尊重幼儿的选择权,突出幼儿主体,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自制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上,更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
同时,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走进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大夫幼儿园大二班的教室,会看到孩子们展开想象,利用废旧的纸盒、瓶盖等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车,制作完后,相互欣赏。
有一组的小朋友制作的是一辆空中飞车,上车时从车门自动伸下一架梯子,车身还有自动报警器,如果遇到危险,报警器就会响,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另一组小朋友制作了救护车,里面有担架、有氧气筒,把救护车的用途通过自己的手笔表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组的小朋友制作的是火车,火车头插上翅膀,车厢里坐满了小朋友、摆满了小动物,整个车厢充满了情趣,反映出了孩童的稚拙美;并且还一个劲的催:快看,我们制作的火车,看完后向一边靠靠,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注意安全。于是火车开动了,一个小朋友拿着车头在前,其他小朋友顶着车身在后,整个就是一列火车。
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还没有忘记安全第一,这种童心、童趣的场面,感染了老师和孩子们,大家一起沉浸在成功的快乐中。再看看他们的作品,更令你耳目一新,车的颜色各种各样,既漂亮又美观;负责设计火车头的小朋友是这样回答老师提问的:飞机飞的高是因为有翅膀,我给火车按上翅膀后,也和飞机飞的一样快,带着小朋友去游遍全国。
由此可见,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大胆。正是有了这种大胆的想象,也就长上了理想的翅膀,他们还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工程师、科学家。
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都是身边可取的,对幼儿来说他们非常熟悉,易于幼儿主动的使用,另一方面,从生活中而来,对幼儿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形状各异的瓶瓶罐罐、纸盒、绳子、泡沫、蔬菜、沙子等,他们怎么用?怎么玩?把这些东西拼拼拆拆又会怎样?让幼儿带着这些疑问促使他们去研究、去探索。
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要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例如:在幼儿玩水的过程中,刚开始我们投放了一些管子、瓶子、海绵、布、颜料、漏斗等,幼儿会把水装在瓶子里,用海绵去吸水。
接下来,就可以增添或更换一些辅助材料。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不能错过。
我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小班幼儿玩的娃娃家如:给孩子量体温,培养了孩子的爱心,体验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中一班的《神奇的翅膀》主题中,将活动进行了延伸:我想变?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娃娃,有:三毛、奥特曼、大头儿子、葫芦娃等,各种形象在孩子稚嫩的手笔中诞生。
中二班的《爱心小天使》主题中,在美工区有个小朋友画了一幅这样的画,她画了一片很大的草地,有树和房子,她和爸爸、妈妈捉谜藏,爸爸躲到到了树上,树的一旁还有梯子,树下是她和妈妈,拿着手电筒。问她为什么画上梯子、还有手电筒时,她说因为是晚上,天黑,如果爸爸下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