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一小时拿下地理常识

一小时拿下地理常识


1.怎么快速提高地理成绩

你太强大了,一小时的我没有,平时看看考试无忧的我有 ,呵呵

首先:把书上所有的黑体字仔细的看一遍

主要多看地图。几张图都要熟记,季风和气候的,洋流循环的那张。主要考的几张大图你都要熟记,内容其实并不多。

(另我附上我的地理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我觉得这个学科比较简单。因为N多东西都在地图上,记住几张主要的地图差不多就能得到100的5到60分。如果在多留意几张地图你就能不看书也能得到70多分了。因为地图的信息含量很大。

这个地理得地图立体化得想象记忆很好。比如地球仪,想的时候 你头脑里就真的想一个地球仪出来。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还要能转动,想本初子午线就要能想到你所有有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图片和知识。(比如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不知道你看过谷歌地球没有,点哪哪就凸出来显示出更加详细的信息。你头脑中的那个地球你看到那个地方的问题哪个地方的所有信息就一股脑的蹦出来了。(就比方你看到一道关于刚果的题目,你的头脑中的地球就转到非洲,接着刚果更加突出的显现在你脑海里,接着这个地方的经纬度,地形气候,人文地理,经济一股脑的直接窜出来了。)

这些要如何让做到呢?

1。你看东西记东西不要孤立的去记,联系旁边相关的内容比较着去记。(比如几个季风气候的区别,比较着去记。不要一个一个去记。)

2。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的模型,考经纬,时区的时候脑子中的地球就变成书上那个经纬的地图,

平视图时,把0度经度放在眼前就要知道后面的180在哪里。20度 E在面前就要知道160度在哪。

极视图时,书上的南极视图,北极视图都要可以再脑子里想出来。

(你脑子里地球想怎么转就要能怎么转,左转右转,上转下转,经度纬度地图国家都要能一起转,就像地球仪在你手里一样,甚至要更为灵活。那个感觉你可以拿个地球仪去感觉感觉,经、纬、地理事物随着你手中的地球转动的感觉。。。。。)

3。看地图要养成先看世界地图的习惯,每个地区的标志性国家一定要记住,一说到脑子里的地图就要蹦出来这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不要一开始就看区域地图。要看也要在世界地图上看。这样看有个好处,你可以知道你看的地方究竟在世界的那个地方。人文联系着气候,地理去看,有很多关联性。同一经度,纬度相似的地理事物要可以的去注意和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如此,一切具有相似性的信息都要留意其中的区别。

4.看区域地图或者某个国家的地图不仅仅看行政区域图、季风气候图、农业产品图分布或者地形地理图。你要在看行政区域图的时候能在心里想到哪个地方刮什么风下什么雨 地形怎么样 平原?山地?丘陵?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什么要种植这些东西,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要能把你看到的所有关于那个区域的各种地图都要能在一张图上想出来就OK了。

说了这么多我都有些乱了,不知道是否有条理,你能否看懂,我已经尽力的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你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这些我回答另一个同学的问题时的答案,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给粘过来了,这都是我自己回答的,拥有所有的完整的版权的哦。不存在侵权问题的。)

2.地理知识:相差一时区就差一个小时吗

时区的划分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所以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即零时(24时)经线。

3.地理小知识,一点点就好了,和初中有关的

狭长的岛国--日本:素有"火山地震国"之称.它的象征是富士山,富士山也被日本人称为"圣岳";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全长1080千米;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与美国对日本那颗原子弹的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已知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是柬埔寨人民的骄傲,与金字塔.泰姬陵同名;语言和人种的博物馆;宗教万花筒--印度;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小印度"孟买;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永久爱情的象征--泰姬陵;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正在消失的湖泊--咸海;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圣地--麦加;圣城--耶路撒冷!天一个上过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且许多人还可能了解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是个较朦胧的印象吧?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

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这个时期目前在5.7亿到6亿年前。

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洛冈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

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现在为新生代。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

(见附表)代以下的划分单元为纪。让我们从最古老的一个纪开始吧。

最古老的纪叫震旦纪,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一带进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曾称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称为寒武纪。

33年以后,另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拉普华兹在同一地区发现一个地层,这个与较早发现的志留纪与寒武纪相比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两个层之间,显然是属于一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他根据一个古代在此居住过的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的名称的产生比寒武纪和奥陶纪都要早,大约是在1835年,莫企孙也是在英国西部一带进行研究,名称的意思来源于另一个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名称。

莫氏和赛德维克于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将一套海成岩石层按地名进行了命名,中文翻译为“泥盆”。石炭这个名称的出现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尔和费利普斯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炭地层,这是在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

二叠纪这个名称是我国科学家按形象而翻译的,最初命名时是在1841年,由莫企孙根据当地所处彼尔姆州(俄乌拉尔山乌法高原)将其命名为彼尔姆纪。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个时期的地层明显为上是白云质灰岩下是红色岩层,这也是我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根据。

以上为古生代的六个纪。中生代为三个纪。

第一个是三叠纪,由阿尔别尔特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层,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国和瑞士的与瑞士交界处有一座侏罗山,1829年前后布朗维尔在这里研究发现该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国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话,现在肯定不会是侏罗纪这个名称,因为他当时在英国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这个时期的。

两年后的1822年,德哈罗乌发现英吉利海峡两岸悬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钙质的白色沉积物,这恰恰是当时用来制作粉笔的白垩土,于是便以此命名为白垩纪。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区该时期的地层并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国就是多为紫红色的红层。

莱尔曾经将古生代称第一纪,中生代为第二纪,新生代为第三纪,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分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这样,新生代便。

4.我想知道一些地理常识 基本的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 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 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 ,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 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 飞船。

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 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 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 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 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