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星座 > 新闻正文

近代历史小知识题

近代历史小知识题


1.中国近代史期末试题简答题怎么考

一、选择题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2.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管柬的不平等;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C.广;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5.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是()A.《中;8.光绪元年七月,清政府迫于()强烈要求派一位使;A.法国曾纪泽B.德国浦安臣C.英国郭嵩涛D.美;10.哪个条约的签订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进我国的云南和广西?( ) A《李巴条约》 B.《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11.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哪一组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R《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1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在( )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D.洪仁圩的《资政新篇》13.下列城市: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问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又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战败后的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

林则徐提出,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他主张对外国商人,应坚持“守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作法。

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 材料二 姚莹认为“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船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

夫是以愤败至此耳??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已知彼而不肚,愤愤从事而不败者也”。??林则徐在抗英作战中,承认英军火炮能“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

针对顽固派把西方先进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圳"形器之末”等谬论,魏遣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形器之束”,而是了不起的器物。对有用之物,学了也不至于败坏人心。

他认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摘自《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 请回答: (1)中国有识之士提出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以上材料,对他们提出的军事经济改革思想作出简要评价。

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泣、徐用仪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

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獹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 ——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请回答:(1)这个檄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试详细论述此背景。

(2)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 四、简答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3.简评闭关政策。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考查条约中的具体内容,正是这种细微之处容易失分。2 B【解析】这是考查对领事裁判权的理解。

3.D【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五处通商口岸,其分布都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 4.C【解析】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可得到答案。

5.A【解析】这是中俄第一次对日同盟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表面看来是中俄两国共同对付日本的军事同盟条约,实际上却是沙俄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夺取在中国东北筑修铁路的特权,进而为独占中国东北创造条件的阴谋。6.D【解析】 旨在考查对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影响的比较。

《南京条约》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马关条约》是加深了半殖民地。

2.四十道简单的历史选择题,急用,感谢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l、下列规定中,哪一项不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3、清朝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活动有……………………………………………( ) ①改组军机处②设立翻译馆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① D、①②③ 4、1899年,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①其他列强瓜分中国时,它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②它要帮助清政府进行经济建设,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因为其他列强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它必须设法插足进来 ④它想依靠经济优势,使自己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膨胀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它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1858年的《天津条约》 B、1860年的《北京条约》 C、1894年的《马关条约》 D、1901年的《辛丑条约》 7、洪秀全用来宣传和发动群众的组织是……………………………………( ) A、白莲教 B、太平教 C、拜上帝教 D、道教 8、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0、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官场现形记》 11、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谁颁布的?……………………………………( ) 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黎元洪 D、袁世凯 12、下列事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勋复辟 ②“二次革命” ③护法运动 ④护国运动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15、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罪魁祸首是—……………………( ) A、张作霖 B、汪精卫 C、许克祥 D、蒋介石 16、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在中国近代史上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19、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0、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徐邦道 C、丁汝昌 D、左宝贵 21、戊戌变法在当时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 ①开明地主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农民 ④爱国知识分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五四运动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当代史的开端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24、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 B、新军 C、学生 D、工人 25、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而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是…………( ) A、李大钊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独秀 二、双。

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2113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5261国近代史的4102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

4.中国近代史简答题怎么解答

学中国近代史主要要明确以下几大主题:

一、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方面:

1、以清朝及元世凯所签订的几大不平等条约(要记住时间以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的刮分的对象)

2、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帝国主义战争、事变等。明确它们的意见及时间

3、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如何形成的。

等等

二、中国人民解决内部矛盾:各个时期人民反封建方面所做的努力。

平时经常把一些相关的事件自己总结出来,比较着背,就会容易一些,如各个条约的不同,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同等等。

简而言之,简答题考的是你概拓历史问题的能力;论述题考的是你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简答题把知识点一条条列出来,论述题要求更详细一些。

一般情况下,简答题会出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得平时多下功夫!

5.中国近代史纲要题目 急等

简答题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辨析题 先辨别正确与否 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1/3 的分数 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2/3的分 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反映农民要求的非常切合实际的社会改造方案。

错,天朝田亩制度 是当时天平天国的一种幻想但是的确变现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的需求但是不切实际 3.辛亥革命的流产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彻底终结。 错,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饿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始终消极抗战。

错,国名党军民积极抗战低于日军主力进攻,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5.“有了土地改革,就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正确,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6.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完全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火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我们无法超越这个阶段。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精神成果丰富,我们次啊能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灭,中国社会已经没有了阶级斗争。

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灭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目前的阶级斗争就是党和政府领导的广大人民与部分极少数与人民政权为敌、或破坏人民利益的人的斗争。 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 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 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呈现出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明确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爱去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以往的。

6.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小专题有哪些

近现代史命题特点分析 ①从命题所涉及的考查内容来看,涉及内容最多的是教育、文化思想方面;其次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探索活动;第三是中外关系。

②从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呈增长趋势,重点在改革开放后部分。③从命题思路和选题的角度来看,体现为历史与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④从考查能力要求来看,以理解、运用为主,考单纯知识再认再现很少。⑤从题型变化趋势来看,体现为向小专题连续跨度、多学科综合发展。

⑥在命题材料中较多的使用地图、插图及数据图表等直观材料,直接用整段文字信息的较少。 3.综合能力测试中国近现代史命题趋势分析从总体上看,综合能力测试卷将延续前两年命题发展趋势,在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综合程度。

主要表现为:①反映时代热点、重点的问题仍将是命题的首要取向;②题目信息将更多地采用直观性材料;③小专题题组仍将是选择题命题的主要形式;④材料题、问答题的学科界限将更趋模糊;⑤考题难度应在持稳中略降,答案应走向开放性。 对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的建议 1.当代史部分的复习要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鉴于综合测试“厚今薄古”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及近年来当代史部分在命题中所占份量的不断增加,当代史的复习教学,相对于其它部分显得更为重要。

属于命题首选的当今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几乎都同当代史重大事件有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复习中,要善于捕捉热点信息,特别是要结合一年来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将这些信息融入当代史复习教学中,指导学生从现实溯源到历史,形成线索,融会贯通。

2.加强小专题的复习训练 小专题训练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内小专题训练,专题要细,要有连续跨度。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小专题时,要适当联系世界近现代史,多进行一些跨中外史小专题的训练。

如对外开放问题,可从当今的改革开放入手,联系清王朝和日本幕府统治的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再到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等。二是综合学科小专题,在学科内小专题的基础上,寻找各科知识相互渗透契合点,进行跨学科联系。

如民族关系问题,可从当今的民族政策出发,联系到近代民族关系、世界近现代民族关系,再联系到时事热点中的地区、民族冲突等。这就要求加强综合学科教师的联合备课和教研,共同寻找学科知识能力的契合点,提高小专题的综合化程度。

3.参照新、旧教材的变化 本届测试仍以旧版本教材为主要复习依据,但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变化之处,可以了解历史学科教学的新趋向,对指导复习教学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新、旧教材变化较为重要的部分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经济侵略,清朝政局的变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前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改订新约运动的结果,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反右倾运动及后果,文革的背景,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新中国的外交等。

这些变动往往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的变化紧密相关,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应适当提示。 4.注意信息变化的动态 首先要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通过新、旧版本《考试说明》的对比,寻找其中的变动之处,分析变化的原因,领会变化的精神,从中得到启示,以此来指导调整复习的思路方向。

今年《考试说明》中中国近现代史不作要求的部分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法国侵越与黑旗军抗法,问题与主义之争,与劳工打成一遍,近代后期的文化,建设现代化的国防,现代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其次,要加强对各地信息卷、模拟卷的分析、比较,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题型,强化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

5.第二轮专题复习建议 第二轮大多进行专题复习,但备考大综合考试,选题不宜过大、过全,可以采取将大专题化解的办法展开。比如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可以分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消长、中共农村政策的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等几个小专题。

选题要联系现实,关注热点,注重人文,体现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中较为重要的专题包括:改革、教育、农村、入世、民族关系、统一大业、中美关系等专题。 专题复习要结合理论进行。

复习中要将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完整而又有针对性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做到理论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才是打破教材体系围绕理论的专题复习,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军事等社会形态各自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国际矛盾、阶级、民族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其辩证关系,使学生真正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初步形成抽象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具体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能力的体现能够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此外,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平常心。具体教学上可以针对马虎、片面、错题等展开专题训练,尽量把学生在高考中因心理素质不稳定而造成的失误有针对性的先期解决。

同时还需与平时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进行谈话,调整他们的心。

7.近代史的复习资料

一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包括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包括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包括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 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包括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军事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三 帝国主义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艰苦斗争

四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

五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的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六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七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八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爱国救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思想启蒙运动

九 维新派的局限性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十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民生~

十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外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十二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方面: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诸多弱点和错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