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名词解释答题
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 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 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现在或以前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上。
参考资料:考研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在名词解释中第一个必须注意的是区分:专有名词和非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可能指向了一个历史事件,文学含义,哲学创新,例如:辛亥革命,堂吉诃德,觉解,它们就必须根据原文去仔细的提取此种名词概念的构成因素,历史性的名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影响。文学名词:出处,作者的构思意图,对现代使用的含义指向,哲学名词:只能根据作者的原意进行概括,哲学家本身就是制定概念的。对于非专有的名词则可以根据自我对此个名词的通俗理解加上联系此个名词的上下文构成一种合理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的~
2.我急需一些编导文艺常识,要包含答案,跪求,,,越多越好编导考试中的文学常识及影视作品分析导语:一、影视作品分析部分 (一)考查目的 1.考查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考查考生对影视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 一、文学常识部分(一)考查目的 1.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对学习本专业所应具备的戏剧、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习本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影电视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1.文学常识: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艺术常识(1)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2)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四功五法”、京剧的行当、京剧四大名旦及戏曲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3)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4)戏剧的种类,如悲剧、喜剧、悲喜剧等 (5)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作品 (6)器乐的分类 (7)器乐作品的演奏形式 (8)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 (9)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10)黄金分割 3.电影电视常识 (1)电视节目类型 (2)常见电视节目及所属电视频道(3)电视语言构成:画面、声音、字幕、图形等(4)景别、拍摄角度与方向(5)运动镜头(6)色彩常识:暖色调、冷色调等(7)蒙太奇(8)电视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区别(9)主流电影(10)电影院线(11)电影、电视的发明及中国电影、电视的诞生(12)好莱坞、亚洲电影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13)卓别林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喜剧精神(14)重大的国际电影节及中国电影获奖作品(15)中国重大电影节、电视节(三)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二、命题写作部分(一)考查目的 叙事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一种主要功能,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叙事能力。
命题写作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件的理解能力,叙事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内容健康,观点正确,中心明确。
2.具有原创性。3.设置人物和情节,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4.结构完整、合理,层次清楚。5.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形式、分值及时量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综合知识与命题写作合卷。2. 考试分值:满分100分,其中综合知识50分,命题写作50分。
3.考试时量:120分钟。四、题型示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谁的诗句……………………( )A.苏东坡 B.孟浩然 C.柳宗元 D.陶渊明题型二:填空题1. 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丰碑。题型三:名词解释题1. 长镜头题型四:简答题1.简述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类型及作用。
题型五:命题写作题题目:除夕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影视作品分析一、考查目的 1.考查考生对电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考查考生对电视视听语言艺术的了解程度。 3.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只考其中1种)1.播放一部时长30分钟以内的电视作品或作品段落,考生观看后,根据试卷要求写出一篇评析性文章(作品只播放1遍)。2.播放一部时长30分钟以内的电视作品或作品段落,考生观看后,根据试卷要求回答问题(作品只播放1遍)。
三、考试要求 1.评析性文章属于议论文范畴。不要写成感想式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的文章。
2.字数800-1000字。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四、考核知识点 1.作品的题材、主题和结构。 2.作品的画面解析。
3.视听语言的初步解读。 4.作品制作的风格特色。
五、考试形式、分值及时量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分值:满分100分。
3.考试时量:120分钟(含看片时间)。六、题型示例题型一:通过观看《11度青春》系列短片中的《老男孩》,撰写一篇评析文章,要求如下:1.文章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主旨和结构特点;②视听语言初步分析;③叙述方式的特点。
2.不要写成读后感、随笔、散文等。3.字数800-1000字。
题型二:通过观看《台北故宫》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片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宣传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 分析本片视听语言的特点;3. 分析本片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及其作用。
3.名词解释答题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 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
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
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现在或以前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上。
参考资料:考研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在名词解释中第一个必须注意的是区分:专有名词和非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可能指向了一个历史事件,文学含义,哲学创新,例如:辛亥革命,堂吉诃德,觉解,它们就必须根据原文去仔细的提取此种名词概念的构成因素,历史性的名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影响。文学名词:出处,作者的构思意图,对现代使用的含义指向,哲学名词:只能根据作者的原意进行概括,哲学家本身就是制定概念的。
对于非专有的名词则可以根据自我对此个名词的通俗理解加上联系此个名词的上下文构成一种合理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