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接受金鸡奖直播采访时,朱一龙分享了自己关于演员的一些看法,表示自己不纠结是实力派或是偶像派,更直言:演员得熬。
男演员就得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地从生活中吸取你的表演,然后在作品中把它呈现出来。
这个熬,指的不是煎熬或难熬,而是在无人问津的阶段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评书大师单田芳也曾有言:人生就是一个字,熬。01 熬得住无人问津,等待机会的来临
朱一龙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在2018年的那个夏天。
一部《镇魂》横空出世,短时间内,他红透了整个网络。
从无人问津,到无人不识,这条路,朱一龙走了十年。
从北电毕业后,他跑过很多剧组,试过很多角色,但屡屡碰壁。甚至有个导演直接跟他说:"你不适合做演员。"
朱一龙没有说话,只是在心里冷笑了一声,说:"我可以"。
他不是天赋型选手,不能说入戏就入戏,青涩的演技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天分不足,那就以勤补拙,珍惜每一个角色和机会。
拍《新边城浪子》那会儿,为了贴合角色,他一度瘦到脱相;眼睛进了沙子感染发红,他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就没有治疗,直到把戏拍完。
《镇魂》中,他饰演的沈巍教授一直穿着长袖和西装,但拍摄时是炎热的夏天,因此他的手臂上出现了荨麻疹。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他没告诉任何人,直到经纪人发现,才去了医院。
那些年,鲜花和掌声很少,关注与灯光寥寥,但他不骄不躁,只管耐心打磨演技,等待机会的来临。
朱一龙曾在《向上的光》采访中说过:其实这十年没有难熬,因为你一直在找好的戏。然后尽量去想办法,去塑造好的角色。其实每部戏的过程都是在找,在调整自己。然后也在磨合,是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所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充实。
等待的过程或许漫长,但未必难熬。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哪有什么一夜爆红,不过就是天道酬勤。02 熬得住万般苦难,登上最大的舞台
在熬的过程中,有些苦,是不得不吃的。
芭蕾舞界有这样的一句话:谁有最丑的脚,谁就有最大的舞台。
我有个跳芭蕾舞的朋友,曾经在朋友圈里发过自己脚的照片。说真的,并不是很好看,甚至有点丑。
因为长期练舞,她的双脚磨损严重,肌肉撕裂,甚至还骨折过。仔细看她的脚趾,已经显得有些畸形。脚底和脚踝处的水泡,也是长了又好,好了又长。
而当她登上舞台,灯光落身,足尖轻盈,在音乐声中翩然起舞时,那些疼、那些苦,便都化作甘露,浇润了那双世界上最美的足。
那些为人羡慕的光鲜亮丽背后,藏着的是数十年的磨砺与等待。
时间是检验一个人的最佳标尺,是一时兴起,还是意志笃定,就看你能不能咬牙吃下那些苦,闭嘴走过那些路。
木心曾在《素履之往》中写道: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苦难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风景,没有红着眼挨到过天明的人,看不懂日出的绚丽。
通往梦想的路,没有坦途。
千军万马屹立在侧,谁都想做出头者。如果没有付出超越旁人千百倍的辛苦,哪有资格率先抵达终点。03 所有的横空出世,不过是厚积薄发
贵州师范学院的一位高校教师,李明勇,曾经只是这个学校的一名保安。
家境不好的他,初中就辍学打工,后来进了高校当保安。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未来,他想继续读书,然后当老师。
2003年,他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
2007年,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5年,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去年毕业后,回到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老师。
在这条成为老师的路上,他整整努力了12年。
李明勇的路,并不好走,但当他翻开课本,迈出不服输的第一步时,命运的齿轮就已悄然转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飞轮效应",大意是: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用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量和动能就会很大,使其短时间内停下来所需的的外力便会很大,便能够克服较大的阻力维持原有运动。
也就是说,你不必再花费很大的力气,只要偶尔稍加助力,飞轮就会一直快速转动。
主持人马丁曾经说过: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熬过的每一段苦难,都会为你的未来加冕。04 熬过破茧成蝶的痛苦 享受振翅高飞的自由
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熬,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熬过无人问津的岁月,熬过万般的苦难,不骄不躁,才能迎来人生的辉煌。
好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
马克思曾告诫我们: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如若征程是星辰大海,那便无惧波涛汹涌,也耐得住常年孤身在海上漂泊的寂寞,在风雨中平稳航行。
终有一日,船会靠岸,蝶会破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