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凡是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电影,总是最贴近你身边的事物的,100人能读出同一种感伤。
比如最近讨论度很高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除了大家都很眼熟的演员孔刘和郑裕美外,还有那长在女孩子们泪点上的各种细致的情节……
说起这部电影,99%的人最先想到的,还是孔刘和郑裕美曾经合作过的《熔炉》,如果说《熔炉》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那么《82年生的金智英》则是为了告诉你:生为女人,我不是用来做牺牲品的。
电影《熔炉》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明明和男孩受了同样的教育长大的,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在很多国家里,一个女孩如果要成长起来,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同样的不安与孤独:重男轻女、全职妈妈、产后抑郁、性骚扰……
金智英身上发生的故事,从小到大,都和我们的生活故事有着非常多高度相似的情节。
在中国,无论你是农村出身还是城市出身,无论老一辈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有很多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他们认为照顾孩子,做家务活是女人的天职,是她们的本分。
不用说那些辞职以后一心一意做家庭主妇的女人,即使是那些白天有工作,下班回家的女人,还是得围着柴米油盐和孩子转来转去,这样不止身体觉得疲累,连心也累得半死。
智英在婆婆家做了一大堆家务活,发现小姑来了,自己更忙碌之后,犯病了
而一旦女人对此提出抗议,就会有人说这是“女权主义”。其实并不是的,生而为人,家务活并不是女人的工作,男人并没有在一旁观望的权利,如果男人做了,那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体贴,多温柔,如果女人做了,也并不是因为这是她的职责,他们做,是因为对这个家的热爱而做。
什么是女权主义?
电影中孔刘饰演金智英的老公,其实这一角色已经被美化了。当然跟他一样会注意妻子情绪的丈夫也是有的,只不过很少,少得可怜。大部分现实生活中的金智英,并没有这样的老公,她们的生活处境还要更糟糕一点。
智英在咖啡馆的发泄,说出了多少妈妈的心声
金智英的丈夫打电话跟自己的母亲说了妻子的情况,老人的第一句话问的是儿子是不是很辛苦。她觉得让儿子请育儿假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甚至还打电话给了金智英的母亲。
这种时候,婆婆和妈妈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妈妈甚至想专职帮她带孩子,而婆婆则仍然板着一张脸在训斥智英。丈夫问了自己的母亲一句:如果生病的人是姐姐呢?婆婆只会骂他不要乱说,却不会将心比心。
婆婆翘着腿躺在沙发上
妈妈和智英抱在一起痛哭
电影中有一句话特别扎心:恋爱了盼我结婚,结婚了盼我生孩子,生了女孩子要生男孩子,生了男孩子要生女孩子。
难道做一个妻子是有标准的吗?是每日准时做好三餐洗好衣服?是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是对公公婆婆任劳任怨?为什么女强人就不能是一个好妻子呢?
智英经常一个人在阳台发呆
身为女人,我也可以外出工作,丈夫也可以选择在家里玩,他不用担心生活费,不用担心房贷,他可以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家庭上,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想玩什么,我都可以支撑得起,那我算一个好妻子吗?
电影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同事、兄弟姐妹、老公、妈妈都陪着智英,给了她足够的时间,让她好好养病,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金智英基本都跟电影里智英的母亲一样,默默忍受一切,苦水往肚子里吞,觉得过啊过啊的,一生也就结束了。能有她这样被关心被理解的结局的女人,还是少数的。
前同事们也都很关心智英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