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封面
知道这部电影是看到影片主角赞恩的采访视频,视频里赞恩的扮演者是一个眼神成熟的男孩子,但是文案说他才十二岁,演了一部和自己经历相似的电影。
我感到好奇,是怎样的经历让他的眼神这么成熟和悲伤,一点都不像十二岁,于是我去看了这部电影。
大部分剧情为亲身经历
关于剧情本身(怕剧透的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
故事一开始就是在坐牢的主角赞恩把父母状告上法庭,从而引发媒体报道。理由是“我要控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回到发生这一切之前赞恩的生活,他和周围孩子的玩具是用木头做成的枪,还会聚在一起抽烟,好像一切都非常稀松平常,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对。
赞恩和父母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挤在狭小的破出租屋里,父母除了抽烟喝酒没有正式的工作,但是他们依然不停造人生孩子,孩子生下来没有户口,而他们也不会用心养育孩子,与其说他们是父母,不如说他们是黑心工厂的老板,压榨着每一个孩子的劳动力。
和弟弟妹妹一起去卖自制果汁
赞恩已经十二岁了,但是他没有上过学,他要帮忙赚钱补贴家用,比如拿着假处方去医院买药回来和妈妈做镇静剂,然后再拿到监狱给坐牢的哥哥卖掉赚取零用钱。除此之外他还要到房东的杂货店打工,干的都是一些搬运货物的重活。也会带着大一点的孩子到路边卖他们自制的饮料。那小一点的孩子没时间看怎么办呢,用铁链子栓在家里就行了。
用铁链拴着的孩子,后来赞恩解开了
对于赞恩上学的问题也不过是希望他能从学校带回生活用品和食物,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虽然如此,赞恩也一直都在默默忍受,只是偶尔在看到接孩子上学的车会有些羡慕而已。
直到他的父母要把与他年龄相仿才十一岁的妹妹萨哈嫁给房东,抵一点房租和几只鸡。尽管他和妹妹拼命反抗,但是那都无济于事,于是彻底失望的赞恩离家出走了。
可是赞恩也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罢了,在不招收童工的城市里他又能怎么样呢?不过好在他遇到了一个好心的黑人女性。可是这位女士的境况也没有好多少,她是偷渡的埃塞俄比亚难民,靠假证打工的她还带着黑人小宝宝,唯一不同的的是她是个负责的母亲,对黑人宝宝很好。可现实是无情的,她因为没有证件被抓走了,留下了赞恩和黑人宝宝。
一直想办法带着黑人宝宝的赞恩
为了养活黑人宝宝和自己,赞恩只好去药店买药之做镇静剂,去救助机构骗物资,去抢邻居孩子的奶瓶,吃冰块,但是这一切都没那么容易,最后赞恩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于是他把孩子交给了声称会给黑人宝宝找好人家的阿斯普罗。
阿斯普罗还答应他只要他有出生证明就可以帮他偷渡,于是他再次回到那个家,但却得知妹妹萨哈难产因为是黑户医院拒绝救治而去世的消息。那一刻他拿着刀冲向了让妹妹怀孕的混蛋,于是因为故意伤人他进了监狱。于是回到影片开头赞恩把父母告上法庭,他不希望再有人重复他这样的人生。
赞恩明明是一个小孩子,但他从来没有当过小孩子,他一直被迫做着大人的事。
同情是世界上最傲慢的东西
大家都非常同情赞恩,然后抨击赞恩的父母,但是我忽然想起尼采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喜欢那些慈善者,他们以同情别人为乐,他们太缺乏羞愧之心,如果我真的要同情别人,我会站的远远地表示”。
我高中有个非常瘦小的女同学,我无意中发现她每天只吃一顿饭,后来得知她一个月生活费才120元左右。因为零花钱有富余我很想帮她,但是我不知道以怎样的形式,因为直接给钱我怕会打扰到她,伤害到她的自尊心。同宿舍的一个女生知道这件事后和我说她无法想象120元怎么生活一个月,并骄傲又同情地说她一个月有400多的生活费。我非常不理解那样的同情,最后事实证明那个坚强的女孩根本不需要我们廉价的同情,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的大学。现在应该也在好好地生活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打扰她。
我在这里如此说不是说同情不对,因为这是自然而然会有的情绪,但是真的希望看完电影的你我不要真的以为自己理解了他们的痛苦,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知晓有这样一群孩子的存在,并尊重这样的差异,我们的同情对他们来说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沉浸在同情的自我感动里,继续用你的观点去指点评判他人的生活。更有甚者会道德绑架那些富有的人们可以去做慈善,让他们出钱去资助别人云云,这样的事情大家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吧。
剧组不是拍完就不管,被帮助的赞恩
只是可以的话,我们看完电影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有能力帮就帮,如果不能,那么也不必过分同情给他怜悯的眼神,你只要知道就好了,只要在遇到他们时尊重他们,不要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们和过多评论打扰他们就好了。
有人说我们不是战争国家遇不到这样的人,怎么会遇不到呢,那些被资助的孩子,《变形计》里农村的孩子,那些和你生活方式不同的穷人,都是这样的人。
抨击父母之外
影片里的父母有错吗?当然是有的,但是我们抨击完赞恩的父母之后呢,事情远没有结束。如果只是如此,那么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
前段时间台湾拍了一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里的王律师是杀人犯李晓明的律师,他认为必须要了解李晓明犯案动机的背后的脉络,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他并不是觉得李晓明无罪,只是想要了解原因所以希望能延后枪决李晓明。
王律师帮罪犯做律师的理由
但是他被人泼粪骂人渣,没有人关心他真正的意图,只是在网上宣泄着情绪和片面的观点。而王律师本人呢,他的童年有比赞恩好很多吗,没有吧,身为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他做了一个好人,没有因为苦难就卷入不堪的漩涡,误入歧途。就如勇敢的赞恩一样,状告父母是不想再有孩子过和他一样的生活。
在这部影片里,父母当然是有错的,父母不能成为父母,而是压垮孩子的重石,只是重石只有父母这一块吗?战乱,动荡,教育,环境,医疗,宗教,愚昧,制度,贫穷等等,每一块都是压在赞恩身上的石头。
当社会动荡,没有秩序感,你当然可以指责赞恩的父母说他们生而不养,说他们像老鼠一样不停繁殖,说他们贫穷,但是你阻止不了他们继续生孩子,像赞恩一样的孩子还是在不断出生。
也是这么长大的父母
如果你坚持只有父母才是唯一罪恶的源头,那么我们并不在同一个频道,因为影片想要传达的也不仅仅是这个。
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呢,我知道罪犯是有罪的,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也觉得受害者非常无辜,但是可以的话去了解一下犯罪的源头,看看以后如何才能避免,而不是只有愤怒,恐惧,害怕。
我知道很多人难以接受,毕竟之前每次关于报道罪犯生活的新闻下,我看到的评论永远都是谁要关心杀人犯的生活呀,不要报道给他洗白了,我们只关心判了没有,法律怎么惩罚他…诸如此类充满了愤世嫉俗的评论。
可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最低程度你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好好对待自己的子女,尽量减少同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关注更多背后的问题,因为关注罪犯的心理和同情无辜的受害人完全不冲突。
自救的赞恩
赞恩在影片里非常机灵早熟,十二岁的他很瘦弱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身体,本以为被父母那样对待的孩子,或许不会对黑人宝宝有多大的耐心,但是尽管弱小的他已经走投无路想要把黑人宝宝放在路边让好心人捡走,却还是会担心还是不忍心。面对欺负妹妹萨哈的流氓,也用柔弱的身体去对抗,包括之后控诉父母也是。
看电影时我们总是会希望有人能帮帮赞恩,可其实勇敢的赞恩一直都在自救。
勇敢保护妹妹的赞恩
同样是《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王律师说过的话,他说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可以选择,因为他也有不幸的童年,甚至差点杀人。他们没有办法好好念书,甚至没有办法好好睡觉,很小就要去打工赚钱,总之一直在否定中长大。福利院和他要好的两个哥哥一个死了一个无期徒刑。
其实差点误入歧途的
似乎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为问题少年或社会毒瘤也是有原因的,但是王律师没有,赞恩也没有。
很多孩子或许都控诉过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可是可以的话,我希望那些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不要放弃自救,如果长大了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一些影响可以去努力改变,而不仅仅是控诉,更不是把自己的不幸也带给下一代,要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寻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