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 > 新闻正文

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各自的剧情难点

《延禧攻略》的最大难点在于,魏璎珞一开始是怀着给姐姐复仇的心态进宫的,一直到富察皇后过世之后,她为了替皇后讨回公道才开始接近乾隆。也就是说,她的大部分时间,是压根对乾隆没感觉的,甚至还怀有一股憎恨之意;结果最后等于两人在误打误撞中相知相恋,她最后成了乾隆的皇贵妃。自打继后落发被废之后,皇贵妃已经等同于皇后的地位了,历史上的令妃相当受宠,这一点还原了史实。

魏璎珞的情感心路历程是延剧最大的难点,处理地很好

从憎恨到接受,最后再到喜欢,尤其第一个情感转折难度最大。

这对CP,一直到后半程才开始磕糖,不得不说,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就会显得很牵强。

不过好在《延禧攻略》编剧还是挺厉害的,这么一个大手笔,完成的很好。

再来看《如懿传》。

《如懿传》的最大难点在于,以继后为主角,这场悲剧是否能够吸引人看下去。当然,作者(同时也是编剧)加入了宫斗情节,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为斗而斗,甚至一度靠着一个又一个的杀婴来推动宫斗情节。

《如懿传》把观众从头虐到尾

不是说这么安排不可以,而是说,相当虐心。

不过《如懿传》虐心的情节也不止这一点半点,帝后从相知、相恋,第一集就从青梅竹马走到了婚姻殿堂,等于第一集结束,就直接进入爱情坟墓,然后这长达八十几集的剧集开始,就拉开了两人虐心的帷幕。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剧真实诠释了这一点,只是这一点所有观众都明白

有读者说,想看延剧那种一开始互不顺眼,后来慢慢产生感情的CP,很有看头;而不想看两小无猜,成为夫妻后互相猜忌,最后没有善终的结局,看了虐心。

我个人认为,最虐心的莫过于如懿与凌云彻的感情。两人其实只是互有好感,却被不怀好意的人屡屡打击,凌云彻最后竟然净身当了太监,简直可悲可叹。

现实中,这种虐心的情节当然会有,只是,如果过于写实,必然有一部分观众会选择弃剧。原因无它,现实太残酷了。读者从一本书中,或是一部电视剧中,沉浸其中可以暂时脱离现实,如果这本书或电视剧结果却比现实还残酷,真的太虐观众了。

所以从创作手法上来说,如果现实是7分,创作中只要写到3分即可,明白的人自然会懂,所谓点到即止;过于虐心会带来整体情节的过于压抑,而观众会把这种情绪上的不满,带到对这部剧的整体风评中。而《如懿传》,真的是把现实中的7分,写成了剧里的虐心程度9分。

我没给10分,不是夸赞作者,而是说,如果真要谈虐心,太多的电影比这虐心多了,那是专门给部分人群看的(确实有观众喜欢看虐心剧);而这部宫斗戏,如果要以虐心程度来体现宫斗的残酷,这手法就显得不太高明了。

《甄嬛传》里的宫斗情节可以打到接近满分,但同时,有悲情,有同理心,但并不显得虐心,这就显示出编剧的高明之处了,高手都是点到即止。

大部分的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都想看些轻松的剧,而这场凄凄惨惨悲悲戚戚又虐心的剧,再三剪辑后还有八十多集,剧情又慢,台词又冗长,是否能够吸引人看下去。

借着《甄嬛传》的荣光,大家对于《如懿传》充满了期待,等待了几年,苦苦等来了之后,不少读者跟我说都没看完,确实,我很佩服看完的人,很有耐心,据说有人是按着快进看完的。

《如懿传》的开篇,直接劝退了一部分观众

有位读者和我说,如懿传一集都没能看下去,一开播听到周公子那鹅公喉和强行装嫩却又老阿姨到不行还大红大绿的装扮,直接劝退了自己。

这位读者的看法可以代表一部分一开始就弃剧的观众。

说回《延禧攻略》,除了上述最大的一个难点处理地很好,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难点,我认为也处理地非常好,就是继后落发这场戏。

在继后落发这场戏里,佘诗曼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

如果是一般的编剧,落发就是悲情戏呗,有啥难的?

关键是,现在的观众口味挑剔,不用动大脑就能想到的悲情,还能不能有点别的?编剧能否靠别的桥段来吸引观众?

延剧做到了,亲王谋反,这简直太令人叫绝了。

这其中牵涉到阴谋、夺权、陷害,更让人回味的是,还包括了叔嫂之情。亲王暗恋继后,继后利用他对她的好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设计的确令人拍案叫绝。

继后落发这场戏是延剧的最大亮点,这其中有一半功劳在编剧,一半功劳得给佘诗曼

于是,我们看到了继后落发的悲情之后,我们也看到了她所设计的阴谋被揭穿,她的确自始至终都很爱皇上,我们也理解她的苦处。很可惜,皇上最爱的人,自始至终都不是她。这情节其实也颇有些虐心,不过点到即止。

仅仅落发这一场戏,包含了阴谋、穿帮、不伦之恋、虐心等元素,不得不说,设计的太精妙了。

这在悲情之余,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

不是说《如懿传》里如懿落发拍的不好,这里面只有悲情,这是观众都能想的到的,有些别的元素吗?没有。一生凄凉的如懿,换来了一个更加凄凉无比的结局。

对宫斗没兴趣的如懿,也逃不过最终的悲凉结局

不过两者相比,因为《延禧攻略》包含的元素更多,再加上佘诗曼的炸裂演技,的确让人拍案叫绝。

《如懿传》的评论里,有人说,如懿不去宫斗可以体现她的体面与高贵。

这一点我还真不敢苛同。

正如在一个单位里,你可以不站帮派,但这需要你更大的本事才能站稳脚跟,否则,几个帮派都不会认为你是“自己人”,很多时候不是你两边啥都不站,就可以独善其身的,这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如果你想独善其身,自身又没本事,很可能结局就是被两派吊打。我看这才是没头脑也不擅于宫斗的如懿真实结局。

《如懿传》里帝后的相处之道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共鸣

《如懿传》肯定有它的写实之处,帝后的夫妻之路可能是当下很多夫妻的真实写照,所以它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真的对不起它3亿的投资。一部剧可以融合很多元素,而《如懿传》剧情戏的确做的太单一。

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吸引观众留下来观摩,其实也很简单,观众只要被你有一个点抓住,就能够继续看下去,如果有一个心里的未知谜团没解开,观众就会饶有兴致地看下去;可是,让当今挑剔的观众弃剧也很简单,没有任何吸引观众的点,或者没有打破观众的期待,让观众觉得,反正我看与不看,都是能够预料到的,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展示的水平没有体现在观众之上,观众为何要看呢?

何况《如懿传》给观众的“惊喜”太多了,正如开篇的两位主演集体装嫩,吓退了一部分观众。不管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电视剧,开篇相当重要,如果开头都不能够吸引读者,这就证明这个开头是相当不合格的,需要更改。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