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新闻正文

二代机反舰、空战、夜战 东部战区歼-8FR战机真少见

昨日,空军新闻发布文章《当新飞遇上“老司机”,不服来战!》,讲述了东部战区 空军航空兵开展训练的故事。演兵场注意到,这支部队使用老款的二代战机歼-8进行了包括反舰攻击、2V2红蓝空战综合课目训练。

报道原文如下:

波光粼粼,铁翼振动,数批战机编队超低空穿越山谷,俯瞰水面,按照预定计划奔赴指定水域上空。近日,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场硝烟弥漫,综合课目训练正如火如荼开展。

年轻飞行员王晨带领僚机依序升空,道道尾焰炽热燃烧,划破山谷中一片宁静,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

虽是第一次担任长机飞行员,但心中有底气。在 飞行训练前,王晨跟着飞行教官瞄准重点深入强化理论学习,针对难点反复开展地面演练。

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王晨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各种事项要点和心得体会。对于空中特情的处置方案,他详细地进行分类和熟记,对于空战对抗的战术战法,他充分研究预想多种模式……

“注意,水上目标即将出现,方位为……”王晨升空没多久,便接收到地面指挥员的临时指令,立即寻找“敌舰”目标。经过目标信息确认后,编队之间密切交流,配合默契,开展模拟火力打击。

完成低空突防后,编队快速机动脱离,演变为一场2V2红蓝空战对抗。无垠长空中,双方攻防交错,对抗激烈,攻击、掩护、脱逃、反击的戏码不断上演。 塔台内,面对荧屏上不断变化的红蓝航迹与飞行态势,指挥员及时引导战机运用新战法、作出新部署。

“当前属于训练‘黄金期’,我们针对人员较集中、资源较丰富、时间较充裕等特点,尤其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帮助年轻飞行员边巩固边提高,加快能力升级,为下一阶段部队分摊 驻训、分片抓训厚实素质基础。”

据介绍,该团党委始终坚持“深化战训融合、建强人才队伍、升级核心能力”理念,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训练计划,严密科学组训施训。

他们绘制成绩动态图,研究每名飞行员的能力优势与不足,设计个人成长方案;强化航理学习与理论研究,通过随机抽测抽问,推动飞行员多学多思;定期举办“铁拳论坛”“猎鹰作战小讲堂”,安排新老飞行员上台结合近期参训经验,剖析战绩得失,共谋共议新战术;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充分发挥“老飞”优势,在日常训练中助力新员精准发力、固强补弱,磨砺年轻飞行员实战本领,促进飞行员队伍整体能力再提升、再跨越。

夕阳西下,战斗气息从空中“战场”弥漫到复盘现场。王晨与战友正专注地回看视频、分析飞参。虽然在这次训练中他们所代表的红方战绩不够理想,但是黑板上的数据分析帮助他们汲取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胜战机理。

指挥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开展综合课目训练,全面、稳步提升年轻飞行员的实战能力,为下一阶段的重大驻训任务积累优势、积蓄能量。

另据之前的相关报道,该部除了这些科目外还会在深夜开展训练,今年2月份,空军新闻发布文章《“战斗”,在午夜打响》,讲述了他们夜训的故事。

初春时节,西风渐紧,夜空星辰点缀。

深夜,时针直指零点。突然,一阵轰鸣声划破静谧的夜空,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场上,数架战机拖着橘红色的尾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沿着预定航线呼啸着飞往指定空域,深邃的夜空中就此响起一首别样的“强军奏鸣曲”。

整装待发。

战机向起飞线滑行。 战机向起飞线滑行。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心无旁骛,练强打赢本领。”该团领导介绍,开训以来,团党委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练兵备战”,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新年度开训不久,就连续组织下半夜飞行训练,着力锤炼提高部队全天候、全时域作战能力。

下半夜开展飞行训练,人体“生物钟”紊乱,飞行员操纵动作及应急反应变迟缓、易产生错觉,危险系数高、安全压力大。

对此,该团专题召开任务部署会、技术研究会、摸底汇报会,综合分析作战战备、训练、装备保障等形势,细致掌握官兵身体、心理、技战术情况,认真搞好统筹谋划,科学研判风险隐患,严密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人员精力充沛、训练稳妥有序。

为引导官兵集中心思精力、聚焦主责主业,该团还广泛开展“立足本职干工作、我为战‘疫’做贡献”大讨论,用战“疫”正能量鼓舞军心士气,并安排专业人员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工作。

走进训练场,笔者见到:塔台上,各席位全神贯注,密切协同,指挥口令随着电波传向每一架战机;评估讲评室内,两名刚下飞机的飞行员正在回看飞行视频,对实施情况、目标达成、气象特点等进行讲评交流;机翼下,机务官兵目光炯炯,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飞机再次出动检查,以极端负责的工作状态,严把出机质量……

在机场跑道灯光的映射下,周边山峦轮廓隐约可见,一架架战机闪烁着灯光、携裹着轰鸣,在夜空中绘出一幅幅壮美画面。

不知不觉间,东方鱼肚初露白,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平稳着陆,该团下半夜飞行训练落下帷幕,机场又恢复了宁静。

走下战机的飞行员没有急着退场,而是劲头十足地开始飞行评估,查找差距不足,剖析问题原因,力求飞一次进一步。

歼-8战斗机是我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自研战机,如果说 歼-5、歼-6和歼-7战机都还处在仿制苏联战机阶段,那么从歼-8开始中国战斗机就开始尝试研制“竞争机”,走向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十年磨一剑。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服役以来,歼-8相继改进、升级出歼-8全天候型、歼-8Ⅱ等多个系列机型。在苏-27引进中国之前,各型歼-8战斗机一度是我军守护着祖国的长空的主力机型。

提到歼-8战斗机,不得不提的是牺牲20周年的烈士 王伟,2001年4月1日,美军侦察机EP-3C侵犯我南海上空,因其不规范操作与我军飞机碰撞,驾驶编号81192战机的飞行员王伟再也没有返航,他在回复战友后跳伞,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

几经搜寻无果,王伟后被确认牺牲并追授“海空卫士”的荣誉称号,他驾驶的是歼-8II型战机。

而东部战区航空兵某团使用的战机是比较非常少见的歼-8FR,该机同时具备侦察能力和空战能力。

资料图:歼-8FR标志性的凸起

歼-8FR 侦察机以歼-8F战斗机为基础研制。与早期的歼-8R将航空照相设备置于外挂吊舱中不同的是,歼-8FR上的23毫米机关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则是照相器材。

除了执行侦察任务外,歼-8FR仍具备较强的空战能力。该机可携带两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此外,歼-8FR还可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飞行距离。

歼-8FR还可携带红外照相机或合成孔径雷达,以便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侦察任务。

(部分内容综合自空军发布)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