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腾讯视频vip会员的朋友们,将提前迎来《清平乐》的大结局。
从4月7日开播至今,我已追剧1月有余。眼看着这部剧从开播前3天豆瓣评分飙升到8.2,之后一路狂泻千里到如今的6.9。
越来越多的人弃剧,甚至不少人为湖南卫视接下来,准备用哪一部剧接档而担忧;也引发了不少观众对“正午阳光出品”的质疑。
就目前看来,这部剧好不好,仍然有待时间检验,毕竟它的优缺点实在太明显了。
关于文言文台词的诟病,曾经的《大明宫词》也遭到质疑;而对原著《孤城闭》改编得面目全非,也令不少原著党纷纷弃剧。
要我说,如果此剧最后会烂尾,一定是因为其他的感情线抢戏且人设崩塌了的缘故。当然,嘴毒者会说,这剧不是烂尾,是烂心。
对此,我不加评论。
毕竟它的优点,诸如精美的服道化、精彩的朝堂戏,还有对宋朝背诵天团人物的活灵活现刻画等等,是如此的突出。
纵观全剧,感情戏仍然占据大头,大概是90%。
为了能够更加“升华”主题,《孤城闭》的感情戏主线——徽柔公主与宦官怀吉的虐念,仅被作为其中一条线。而宋仁宗的宠妾灭妻和磕不动的帝后CP竟成为了主线。磕不动的帝后CP,15年未曾圆房
就因一句“貌丑不至惑君”,宋仁宗把曹皇后这个美丽的娇妻,新婚之夜晾了一个晚上。可他却独自散步,遇到日后的张贵妃,并且守了9岁的她一夜。
而后,相敬如宾的帝后CP,磕起来一点都不甜,他们居然长达15年未曾圆房。
两个人之间更像是恪守礼仪的同事,可以聊政事,谈时局,分享好吃的、好喝的、探讨书法,就是独独不谈情。
每当氛围有点暧昧、喝酒喝得有点上头,夜也深了,都是一个突然急刹车:皇后又送客了,或者张妼晗有事求见。
明明有着开国勋臣的爷爷,谥号武穆的世伯,老师还是范仲淹,还有在前线厮杀的父兄。身家背景没得说的曹丹殊,皇后之位于她,绝对的当之无愧。但这皇后当得也实在太憋屈了。
有事找皇后,没事找贵妃,简直成了宋仁宗这么多年来的行为法则。
聊到一起,吃到一起,就是睡不到一起。
曹丹殊发明了拒绝官家三步曲:“臣妾只有请罪了!”“臣妾这就告退了!”“送……官家!”哈哈,你可别说,皇后愣是生生的把官家,拒到了千里之外。真正实现了皇后独霸坤宁宫,皇帝不得进来的“完胜局面”。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拧巴的一对夫妻了。可是,如此尽心尽力,找不到任何错处的皇后,得到的待遇简直太糟糕了。
没有宋仁宗的爱怜也就罢了,偏偏只得了他的猜疑和忌惮。
皇后关心,被他认为是要刺探情报;皇后劝谏,被他认为是小气;皇后做任何事情,都被他误以为不爱。
明明最爱官家,偏偏满嘴的大道理,与那些文官的说辞无二异;明明自己也害怕得很,偏偏关键时刻表现得比官家还要从容淡定。还因此被官家误会为,我知道你不信我,你不想与我同生共死。
这误会,怕是不到最后一刻都解不开了。宠妾灭妻的开始,空留皇后唱独角戏
有一集,皇后默默落泪,官家心痛得倒地,可我看着莫名觉得爽!
那次就是三人关系的重要转折点。自此,宋仁宗在宠妾灭妻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张贵妃怀孕后,心思敏感,恐怕是患了被害幻想症。
胎儿不稳,却拒绝吃太医开的药。
皇后闻声而来,她都不行礼。而且她指明要马上见官家。
最后心慈仁善的曹皇后,只能用轿子把她送到福宁殿,静候官家下朝。整整一天,她不吃不喝,生怕别人谋害她。
见到官家那一刻,张贵妃飞奔出来一下子抱住官家,他满脸心疼。
听到皇后自谦说自己有罪,没能约束好后宫,并且先行告辞时,他居然一言不发。
曹皇后躺在床上默默流泪,她是真受委屈,真心难过了!
可是官家对于这样的骄纵,居然完全没有半点责备。
只不过是“她十几岁就跟了我,年纪这么小不忍让她学规矩”。
满心的袒护,满满的心疼,还在皇后的面前为她辩白。
这段话说的我心都在滴血。然后皇后再一次起身送客,不愿意留宿官家。
而官家居然还有点生皇后的气,他心里应该觉得,妼晗还小不懂事,我虽然知道她错了,却不忍心责罚她;而皇后一向深明大义,她应该会大度包容的,可今晚却还是将我赶了出来。
怎么会?
在官家心里,张妼晗是拿来宠的,可皇后却是拿来供起来的。
官家此举是一个信号,无异于告诉众人:以后这后宫,哪里还有皇后的位置。说得上话的,只有张贵妃一人。
之后,张贵妃宠冠后宫14年。
《清平乐》从宋仁宗“养成系”爱情观由来,看张妼晗独宠这事
从张贵妃出场到下线,整整20几集。整个过程,皇后几乎被吊打,宠溺只属于张贵妃,她就只有大度隐忍,忍气吞声。
唯一一次皇后险胜一局,还是张妼晗当面僭越,企图插手管理皇后的皇宫事宜。可那次宫变,明明是皇后沉着冷静处理好一切,偏偏最后大臣附议的是,冒着风险违规出阁的张贵妃有护驾之功。
什么叫指鹿为马,这就是现实的例子了。不用洗白了,宋仁宗就是宠妾灭妻,典型的双标
欧阳修返京面圣,简单几句话,道破宋仁宗这么多年来,宠妾灭妻的事实。
全剧里我最服的就是欧阳修。他和范仲淹一样敢于直言,他敢说别人所不敢说的话。
宋仁宗对张贵妃一生为他生了3个孩子,最后却在31岁早早去世的事情,深感懊悔。所以他以追封为皇后,来弥补心中的那份愧疚。
可是他这样做,无异于给全国的人都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尤其是在自己的女儿面前,他这个老父亲一点威信都没有。
言行不一,严重双标,就是对宋仁宗最贴切的评价。
张贵妃在世时不停的僭越,想着做皇后。
宋仁宗自己更是在皇后在世时,追封了张贵妃,形成了历史上唯一的“一生一死”两皇后并立的局面。
按欧阳修的说法,这是宋仁宗在羞辱自己的妻子。事实上他确实如此,如果不是曹皇后隐忍大度,想必没有任何的人能够忍受。
宋仁宗想给张贵妃补偿,在死后追封皇后,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拜祭她。
那就等于打曹皇后的脸,也等于是昭告天下:男人宠妾灭妻是正常的。
有时我也在想,虽然从古至今都是一夫一妻制。可是,男人宠妾灭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知否》里,不论是盛家祖母、王大娘子,还是康姨母,都过着宠妾灭妻的生活。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
一心想树立宋仁宗“仁”字旗帜的《清平乐》,终究还是让我们看到他感情上的渣。结语
曹皇后一片真心错付,而没规没矩、骄横跋扈的张贵妃却独得圣宠多年,简直三观尽毁。
不少女观众纷纷怀疑,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努力想成为像丹殊一样——独立自主的优秀女子。
结果《清平乐》却告诉我,这样的女子将在爱情里受尽委屈;而几乎全天下都看不惯,盼着下线的张妼晗才是男人心尖上的人?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一定是哪里出了错。
历史上的张妼晗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只是在剧中并未体现出来。
纵观全剧,唯有王拱辰拼尽仕途前程,也要为她博得追封皇后之时,才让我们看到她一点点的好。
“只有张贵妃不计较那些风言风语,主动与王夫人攀谈,解了她的尴尬。”
只能说,剧中的宋仁宗就是个大猪蹄子,宠妾灭妻,渣得很。
只是,《清平乐》在角色的塑造稍欠妥帖。我真不信,一个能够宠冠后宫十余年的妃子,能没有一点大众欣赏的优秀品质?
虽然最后的大结局,官家似乎回心转意,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曹皇后的心意。但历史就是历史,强扭的瓜真不甜,这对cp磕起来一点都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