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生活是复杂的。失去个人美德的名人应该被容忍吗?
金基德这个名字对于普通的中国观众来说并不熟悉,但对于影迷来说却很熟悉。因为它代表了一位韩国著名导演,他的作品在电影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很多作品都入围了柏林、戛纳、威尼斯等国际顶级电影节,我和我的作品获得了无数权威奖项。
然而最近,这个很少出现在中国网络热搜榜单上的名字,却突然冲到了最前面,和这个名字相关的词就是‘死亡’。据新闻报道,金基德死于新冠肺炎肺炎并发症。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的去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业的一大损失。但是没有人预料到,金基德去世后,韩国电影界并没有公开为他哀悼,而是陷入了尴尬的沉默。这和金基德的个人道德有很大关系。
虽然金基德很有才华,但他的私生活一直受到批评。他生前曾卷入多起性侵、胁迫、殴打女演员等丑闻,甚至被认定殴打事实成立的法院判刑。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金基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电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人生不应该被流言蜚语或者诉讼所定义,而应该让人尝试去重新解读和理解他。如果说金基德的一生是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于是,人们开始了一场关于“成就与私德”的讨论。因为现实中很多有很大成就的名人都有个人道德沦丧的问题。例如,中国一位伟大的羽毛球运动员丹琳就陷入了作弊丑闻。比如前一段时间不幸去世的阿根廷球王迭戈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就陷入了酗酒、吸毒、涉嫌强奸等丑闻。
例如,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卷入了对年轻女孩的性侵犯案件。再比如著名电影人伍迪艾伦。围绕他的争议是性侵和婚姻。这些名人的成就真的很大,对领域的贡献也很大。人是否应该因为成就而选择容忍自己的私德?
在这次讨论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缺陷不隐蔽,另一种是不能容忍。持“不隐瞒自己的缺点”观点的人认为,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私德的丧失无法抹去其在领域的光辉。持“不能容忍”的人认为,名人,名人,甚至更出名的人,都还是个人,一个人品德不能清廉,那么再出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甚至有人说,如果一个名人因为他的成就而原谅了侵犯和伤害,那么这背后的逻辑就意味着,与他惊人的成就相比,他对别人的伤害微不足道,与数千万被他感动和震惊的人相比,一个真正的受害者是无关紧要的。这个逻辑太可怕了。
从实际案例来看,很多人对名人都比较宽容。以娱乐圈为例。丑闻曝光后,那么多失去个人美德的明星,依然可以得到众多粉丝的保驾护航和包容支持。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人类有一种“木江”心态,人会因为某人的成就和成就而陷入崇拜和爱慕,所以会对自己的私德视而不见。
但是说实话,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私德难道不重要吗?不,社会还没有堕落到无条件容忍名人丑态的阶段。上述个人道德遭受损失的名人丑闻一曝光,即使有人高呼支持,也有更多的人选择谴责和唾弃。这些失去了个人美德的名人的丑闻将伴随他们的一生,甚至可能对他们的事业和生活造成一定的打击。
例如,在罗曼波兰斯基,即使他性侵少女的丑闻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甚至案件的受害者已经原谅了他,但这一丑闻却被谈论了多年,甚至影响了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进入威尼斯电影节的主要竞赛单元。
中国人常说‘做事,做人第一’,还有‘德才是帅,德才是辅’,这些都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才没有道德作为基础,那么他的才能很可能被用错了方向。所以,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让个人能力可以依靠。返回主页查看更多信息
负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