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乳腺科 连臻强主任医师
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167万余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5.1%,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同时,乳腺癌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癌症死亡女性的14.7%。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女性乳腺癌最新数据也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女性乳腺癌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6.51%,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女性乳腺癌死亡约6.6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82%,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真的吓到很多女性朋友了。一旦乳房略有不同,就会极度紧张。所以,乳腺癌真的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生病就没有治疗价值了?怎么才能远离呢?
乳腺癌非“不治之症”
很多人把恶性肿瘤当成“不治之症”,甚至谈癌症变色。事实上,近年来,虽然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上升,但其死亡率却有所下降。随着乳腺癌筛查和综合治疗的不断进展,乳腺癌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0期、1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由此可见,乳腺癌并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这几类女性易被乳腺癌盯上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是女性,这些女性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1.有家族病史
乳腺癌患者中,家族性乳腺癌占20-25%,遗传基因明确的遗传性乳腺癌(如BRCA1/BRCA2基因)占5-10%。因此,亲属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无家族史的女性。
2.初潮早、绝经晚
女性的月经史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女性初潮早(12岁)、绝经晚(50岁)是公认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月经初潮年龄推迟,乳腺癌风险每年降低5%,绝经年龄推迟,乳腺癌风险每年增加2.7%。
3.未育或晚育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未生育或第一次足月分娩超过30岁的妇女,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人工流产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此外,产后母乳喂养是乳腺癌的重要保护因素。母乳喂养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小。
4.高龄
年龄的增长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同。40岁以下乳腺癌发病率约为0.4%,40-59岁为3.86%,60-69岁为3.51%,70岁以上为6.95%。所以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都要有能力进行乳腺癌检查。
5.长期使用含有外源性激素的产品
性激素是重要的致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可以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女性长期接触外源性性激素,如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或保健品、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尤其是雌孕激素联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6.有乳腺疾病史
有研究表明,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随着良性乳腺疾病史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小叶和导管的不典型增生可使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5倍。
7.不良生活方式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会引起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肥胖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每5个单位的BMI=体重(kg)/身高(m) 2,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2%。此外,饮酒和吸烟,包括静态吸烟,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8.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
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女性,也可因不良心理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学会自查,及早识别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对于乳腺癌来说,越早发现,治疗时保留乳房的机会就越大,以后发生转移、复发的几率就越小。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女性朋友们要学会自查乳房,一旦发现有以下异常时,应提高警惕,它们有可能是乳腺癌发出的早期信号哦:
1.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无痛、质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有逐渐增大倾向、处于乳房外上象限的乳腺肿块,均需提高警惕。
2.乳房酒窝征
乳房表面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
3.乳房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皮肤的卫星结节或皮肤的溃疡、炎症改变。

4.乳头溢液
非妊娠哺乳期出现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或血性等乳头溢液。
5.乳头改变
乳头表皮糜烂、破溃或湿疹样改变,乳头凹陷、偏歪等。
6.区域淋巴结肿大
腋窝或锁骨上出现异常的淋巴结肿大。
当然,虽然乳房的自查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一部分的乳腺癌,但是,对于一些病灶较小的乳腺癌,临床上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需要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才能发现,所以,筛查是目前乳腺癌预防的唯一选择,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高危人群,建议最好能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相关的检查。
(通讯员: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