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我张口就来。距离大众5公里的一个多收站是在打招呼吗?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需要面对的巨大问题是未来的新能源趋势。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耗电量将降至12.0 kWh/100 km,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对于大众这个几乎一半业绩依赖中国市场的品牌来说,如果不认真搞新能源,可能很快就凉了。因此,在本月初举行的大众新能源汽车ID.4发布会上,大众未来将做的新能源战略布局也被抛出。印象最深的应该说是电动汽车七大核心城市饱和覆盖,5公里内要有超级充电站。

要知道大众在新能源市场根本没有基础。即使是同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日本人在本国也很早就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日产最早的纯电动汽车甚至诞生于1947年。更何况一个专门做新能源的厂商,比如特斯拉,在国内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取得这个成绩,让人很难相信大众能做到。

为了完成这个奇迹,大众自然会选择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大众、一汽、江淮、邢星充电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CMAS将在未来主持大众的电气化进程。这是一家集R&D、生产、充电桩施工、充电桩运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企业。江淮之前一直为威来新能源汽车代工,在R&D和新能源汽车组装方面有一定实力。更重要的是,在大众的领导下,在一汽这样的国有资本的帮助下,或许可以实现特斯拉无法实现的事情。

但公众对新能源布局方向还是比较清楚的,知道充电基础设施要提前布局。特斯拉销量高,其实是因为它独特的充电桩,保证了特斯拉用户不需要与其他新能源汽车竞争。如果大众在建一个过充设施,可以达到这样的特殊体验,降低整体车价,相信会给特斯拉带来很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虽然大众发布了疯话,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这块蛋糕也不算太大。以大众和各种资本的海量,相信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做到的,但其他厂商是否会给大众留下时间和空间去实现则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在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的中国,剩下的购车者越来越谨慎。愿意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并不是可以随便画饼充饥的。ID.4的这个模型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