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高端在产品创造领域的难度可以概括为如何实现领先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独立的判断和勇敢的坚持是至关重要的。
独立判断首先要求客观尊重用户。客观就是先认可大众的判断,不要因为不了解专业而愚弄大众。由于专业水平和信息的不平等,产品的真实水平可能在短时间内与用户的判断有所不同,可以给品牌带来一定的宽容纠错和改进空间,但这种偏差不能用来忽悠用户。
汽车智能领域的软件更新迭代容易出现上述忽悠客户的问题。软件比硬件更容易更新,可以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然而,通过迭代来掩盖本应该做好但没有做好的错误是聪明的。如果一个功能没有完全完成,不如坦白发布一个简单的版本,甚至暂时留空,不要小看用户的判断,糊弄他们。当然,这适用于所有品牌,无论他们是否追求高端。
特斯拉最近因为频繁的降价引来不少非议,但它发布的软件更新总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而且这些更新也完全适用于最早的老机型,坚持足够的硬件兼容空间和最好的软件设计的本来面目,弥补了价格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是技术领域诚实尊重用户的好榜样。
在高端品牌中,也有一种看似尊重用户,实则不然的情况,就是单纯的认为高端用户需要更多,所以无原则的堆叠累加冗余功能——看似讨好用户,其实很无聊。太多的功能(服务)不等于更好的体验。传统豪车在控制区域显示大量按钮和旋钮,增加了用户的学习难度和操作时间。除了机械控制用户,很少有人喜欢,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另一个与这个方向极端相反的错误是,无限制地迎合当前用户所享有的触摸屏控制和集成简洁的优势,完全否定操作开关排列的模式。
比如最近保时捷车型空调出风口方向调整只能在屏幕上控制的做法,引来了不少批评的声音。用户确实喜欢触摸屏交互,符合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使用习惯,科技感很强,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适合屏幕操作。直接单向满足其实是对用户的一点点爱,很可能不会被娱乐,会把自己置于无尽的烦恼循环中。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积极为用户着想,为用户找到真正的痛点,让用户满意,才是打动用户的大爱。
在文化上尊重用户也很重要。我们不能贬低用户自身的文化需求,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用户。一些外国设计师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认为中国用户的审美太俗气或者不符合国际化趋势,于是以压倒一切的方式坚持所谓的外国审美的优雅风格,强迫他们输出。DS,讴歌,都撞墙吃灰了。其实这些品牌是否高端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他们坚持的高端路线所代表的文化魅力,与中国用户的喜好偏差太大。
"
高端品牌的领先地位需要勇敢坚持。之所以强调勇气,正是因为坚持不仅需要成本和费用,还需要一定时间内难以理解的精神孤独和痛苦。
"
高端品牌的领先地位需要勇敢坚持。之所以强调勇气,正是因为坚持不仅需要成本和费用,还需要一定时间内难以理解的精神孤独和痛苦。
雷克萨斯1996年推出的第一代LS400已经达到了与欧洲传统豪华车相抗衡的技术水平,但整个品牌被公认为奢侈品品牌,却是近十年后的事了。起步较好的英国和菲尼迪,现在在豪华品牌的竞争中落后于雷克萨斯,是因为他们的品牌线不够坚定,这也是一个难以坚持的反面例子。
高端品牌定位的调整只有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实现,凯迪拉克的复兴和运动持续了20年才真正完成并得到用户认可。用了十几年两代人的时间,改变了红旗公务车的形象,背后的争论和努力坚持可想而知。在运动性能车的定位上,柯灵不仅在基础架构、关键技术选择、设计语言等各个方面投入巨资打造性能基因,而且从品牌建立的第一天就积极参与赛车运动。
品牌之所以高端,是因为它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用户的认知和期望,才能被认可和追随。而这种超越,必然经历了最初的冷静、独立而清晰的判断和选择,以及后来的长期而顽强的坚持。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和坚持,才赋予了所谓的品牌精神和内在吸引力。






